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与现实思考

2015-09-10 00:49李丽高圣涛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策略

李丽 高圣涛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使中国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致富过程中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如何消灭贫穷和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学习研究这些思想观点,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致富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使中国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治贫致富的过程中,纠正了毛泽东对富的片面认识,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建设富强国家为战略目标,以“三步走”为战略步骤,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战略重点,以“先富带动后富”为战略途径的共同富裕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论包含丰富的内容。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致富不是罪过”[1],“勤劳致富是正当的”[2],而思想僵化、安于贫困落后、不思进取才是罪过。因此,他号召人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从“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并反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根据邓小平这一观点,党的十三大报告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建设富强国家规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在1992年的南行讲话中,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

其次,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分“三步走”。在邓小平看来,中国既是一个大国(人多,土地面积大),又是一个小国(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不能通过“大跃进”或“文化大革命”之类运动一蹴而就的。为此,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以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50美元为基数,到80年代末翻一番,达到500美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是在21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人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战略步骤,为我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再次,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大政策”。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共同富裕并非毫无差别的同等富裕,亦非步调一致的同步富裕,而是包含富裕程度差别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波浪式前进、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当然,“先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共同富裕。“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4]。邓小平的先富带动后富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5]。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在邓小平看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必须选准突破口,抓住重点和难点。在与外宾谈论为什么“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问题时,邓小平多次指出,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6];“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7]。邓小平的这些思想观点,对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论为中国人民的脱贫致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指引的脱贫致富道路前进。在江泽民看来,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但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要继续以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动摇。“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8]。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尽快实现富国裕民的宏伟夙愿,必须进一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采取更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事关改革大业的成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9]。这就为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和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体制性保障。其次,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系统阐述了我们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十二个重大关系问题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和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为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和实现富国裕民提供政策性保障。再次,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教兴国等三大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与贫富观。

正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进一步坚定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勤劳致富光荣”等信念,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市场体系,不断掀起了全民创业和脱贫致富的热潮,形成了农民走南闯北、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生动局面和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财富的良好氛围。各种经济主体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待遇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特别是那些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和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成功人士,不仅不会再受到政治歧视、错误批判和无情打击,反而会受到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扬和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赢得社会的各种赞誉。如果说“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话,那么江泽民使中国人民的脱贫致富道路越来越宽阔。

二、致富过程中贫富差距问题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早在80年代和90年代就已引起邓小平的警觉,却并没有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贫富分化都在不断加剧和扩大,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三,地区间差距扩大。第四,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五,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第六,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大大超过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

当前中国为何会出现贫富差距?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先富与共富”政策未能完整实施,先富还没有带动共富。第二,只顾“效率优先”,未能“兼顾公平。第三,经济运行机制尚未健全,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取得大量非法收入,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第四,税收制度不合理,未能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第五,收入分配不平等,一些垄断行业可以获得超高收入,形成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性。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2013年至今,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严重打击党内腐败分子、全面启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令全世界瞩目,令国人充满期待。

如何解决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当然,既不能“劫富济贫”,让先富起来的人心存疑虑,不敢露富或移资国外,更不能“劫贫济富”,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马太效应”日益彰显;既不能否认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任其肆意扩大,又不能炒作“基尼系数”,加剧社会对立,应当真正有效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应对策略如下:第一,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企业退休人员和基层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中国贫富差距的主要问题不是富人太富,而是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太小,穷人太穷,公平与效率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低、扩中、调高、打非(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种地农民大量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第二,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不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亿万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三,建立健全财税制度。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是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第四,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第五,降低不合理的垄断收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尚短,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很完善。原有某些体制性或政策性的原因,使得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至今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垄断。并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拉开这些行业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第六,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享受了优惠政策,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东部发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显著。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只有如此,才能早日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

总之,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227.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策略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报告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