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高校工科类学生素质培养问题初探

2015-09-10 23:06李祥鹏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李祥鹏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从简单的专业对口提升到了人才综合素质层面,这反映了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新呼声和新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结合某高校对双选会招聘单位的分析和研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提出措施,希望对现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工科类 综合素质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的大范围扩招使在校生数量急剧上升,可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却与之失衡。当前,我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每年七百万的大学生要寻找工作,但是就业市场的容纳能力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相比而言,工科学生由于学科特点和性质,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3天,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方法为主。调研对象为山东省某高校双选会的参会单位。调研结果如下:

从企业招收岗位和专业看,目前企业依旧偏爱于招聘与生产性活动相关的技术性和生产操作型人才,对机械制造、自动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量最大。

从企业筛选人才的角度看,除了考虑传统的性别、生源地等因素外,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在专业素质和实践经历方面的特质,尤其注重考量毕业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的状况,相对而言,企业对个人技能不是很看重,仅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企业招聘的途径和方式看,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方式从高等院校招聘和选拔人才,但是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和网络途径招聘人才,同时逐步规范选拔制度,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简历筛选、结构化面试筛选人才。

从当前企业对就业形势的评价看,企业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个人期望值高和求职目标不清,并非应聘者过多。

二、工科学生素质培养的不足

1.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培养工科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开展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看到,在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的大量常规性工程人才,他们只要能“正确解题”即可,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计划决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不高,而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不仅要解决常规性的技术问题,而且要有市场意识,有创新思维,能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给出新点子,用创新赢得和拓宽市场。从工程教育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不仅高度依赖创新主体的知识综合,而且高度依赖其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的综合。工科教师如果缺乏工程经验,那么其后果不仅是难以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更有害的是,由于教师不了解工程思维的内在特征,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很可能会不自觉地代之以纯粹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构成更大障碍。

2.缺乏工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工程师应当注重其工程伦理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握好工程师共同的道德责任,同时提供给他们工具,让他们能自己思考道德问题。具体目标包括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推理能力,增强清晰的和具有说服力的交流道德观点的能力。

我国理工科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轻文”倾向。一方面,学生的自我定位是把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工程,其他有关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自然是无足轻重的,另一方面,因为轻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所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和工程有许多模糊和错误的看法。工科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和工程活动的设计者、决策者、实施者、管理者和评估者,对国内工程领域现状的态度普遍是,虽然痛感问题严重,但多数认为与己无关,也不愿多思考这些问题,或者认为问题太复杂,不是个人能解决得了的。这种态度反映出他们对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义务和道德底线不明确。很多人相信所谓“工程精神”就是精确和效率,工程师要求真、求实和求精,把本职工作做好,开发、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有效益的产品。至于这些产品如何在社会上起作用,可能起什么作用,那是政府、企业家和使用者的问题,工程师没有责任管也管不了。

3.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工科学生的根本能力,也就是说,不但要说得清,而且要做得到。工程实践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经验基础,使实践主体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并为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集结能量,这是完成知识内化、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融合的过程。

在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干、彼此独立的系统,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同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事实上,目前我国工科高校的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工程实践的教育背景,较少有机会面对工程实践问题。校企间缺少双赢的合作关系,教授的科研研究项目与生产实际关系不大,使科技开发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辅导,导致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深入工程实践的第一线,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难以综合利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发现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表达沟通交流能力不强

工科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备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尤其是工科本科生中的许多人,将有机会进入工程技术的核心部门甚至走上大中型工程的领导岗位,更要掌握相关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具备相应的组织团队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领导决策能力。在工科院校里,由于工科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平时在学习当中得到的大多是逻辑推理训练,因此,逻辑思维镇密,条理清晰。由于很难有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社团活动,有时即使参与了一些,也大多是在配合别人,表现出了助人意识比较好,活跃性、创造性缺乏,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显得不足,平时参与的活动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在社交能力方面显得较为封闭,过于自我保护、独来独往的现象较多,出现一定的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倾向。相比文科学生而言,理工科学生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上要付出更多努力,并且需要更多运气成分。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培养素质,优化工程素质持续提高的宏观环境。工科本科生在完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后进入社会,其工程素质还需要在继续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个健全健康的工程人才的教育大体系的建立,对于国家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l]吴启迪.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2]查建中.论工程教育国际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3]吴爱华.适应时代发展,推进高等理工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4]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5]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6]汪铎.国际视野下的专业资格互认:现状及其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