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燕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操作才能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故此,我们应该巧妙运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训练。
一、精选典范文本:借鉴与模仿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本,虽然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与人文意蕴,均是极富时代气息的经典美文,但是,真正适合做学生读写训练范文的文本并不是很多。这是因为入选的作品大多数为名家之作,而且还有不少是深奥莫测的古文,而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学素养、写作功底等与名家相距甚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读顺、读懂文本的主旨、大致了解艺术风格等就已经不错了。故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选适合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训练的文本,并精心找出读写结合的链接点,引导学生顺利开展读写训练。
笔者认为,应该精选具有下列特质的文本作为学生读写训练的经典范文:
(1)记叙文。应该精选具备记叙文六要素(含小说三个要素)的文本。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孔乙己》等。
(2)说明文,应该选择说明对象具体、说明过程清晰、说明方法多样、说明语言准确而又优美的文本,比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
(3)议论文最好精选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行文结构的三段论式文本,比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
(4)散文应该精选立意高远、语言优美、修辞手法多样的文本,比如朱自清的《春》、莫怀戚的《散步》等。
二、巧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材中,诸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等,均配置了与文本主题相吻合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本的第二语言。插图融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启迪性为一体,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多视角地体味文本的意境或主旨。故此,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将读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促进学生发展语言思维的作用。
以教学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为例。新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仔细欣赏插图,说说插图表现的具体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把插图的内容写下来。15分钟后,有的写成了自由诗,有的写成了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等。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与插图内容相应的语段或者语句,并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文中的描写从整体的布局谋篇再到局部的遣词造句等进行比较,找出习作与课文之间的差距。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修改、提升习作质量的具体方法。最后,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每学习小组推荐的共5篇佳作分别投影到白板上,与学生一道结合课文内容对之进行集体修改与集体评议。如此,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在合理利用文本资源的前提下,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巧用留白: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如艺术高超的绘画作品一样,留有许多的空白点,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与二度创作空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涵泳课文,深切体味蕴含于文本中的精理妙义,体味文本丰富的内涵,并在文本“疏可走马”之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式习作训练,以此达成二度创作目标。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留白之处,而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与阅读体验、储备等,对自选的留白处进行二度创作。有的认为文本中的“啊!闰土哥,——你来了?……”一句中的“……”意味深长,有极高的二度创作价值,于是对之开展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生1:闰土哥,你还记得儿时你给我讲的月下守瓜田时用胡叉刺猹的趣事吗?
生2:闰土哥,你还记得小时候你教给我的雪地捕鸟的方法吗?
生3:闰土哥,你还记得当年你向我发出的邀请吗?当时你说:“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可惜,自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过面。
……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凭借入选教材经典文本的可仿写性与可生成性等特点,尽力挖掘内隐于文本中的习作示范功能,充分利用蕴含于文本中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插图、留白等习作资源,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与再创作依据,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兴化市昭阳湖
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