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以志 朱祥慧
在中国,一提到教育公平,很多人就想到政府该怎样投入、缩小城乡硬件教育差距。其实大部分教师还是认同学校管理中的公平定律的。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学校管理,维持教育的有序运作,是激发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热情的法宝之一,也是践行教育公平强有力的支撑点。
教师只有得到学校公平的对待,才能心平气和、公平地对待学生。目前,学校受应试教育极端化的影响,教统考学科的教师与非统考学科的教师,即教所谓“大”学科的教师与“小”学科的教师存在人为的差异和不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队伍内部等级“森严”、思想混乱、矛盾重重、内耗时有发生。也导致教师重视统考学科,不重视非统考学科,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够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导致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的多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学校现实存在的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而且严重阻碍甚至削弱教育公平。这是与国家倡导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理念相违背的。学校是办教育的实体,应该自觉摒弃教育的不公平行为,积极主动地实施教育公平,为实现社会公平铺路搭桥。
一、学校管理中不公平的现状分析
当前,教师关注的不外乎工作量、荣誉、考勤等,而这些的落实,校长并不是事必躬亲的,过程管理落在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身上,若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一般,存有私心私欲,必然造成管理不公,广大教师定会怨声载道,其积极性势必难以调动,学校不可避免地陷入教育教学的被动应付,甚至进入教学质量的低谷,有可能使学校面临关门的危险。在学校实施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只有学校领导公平地对待每位教师,教师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如果教师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学校领导不公平地对待教师的行为往往会转化为教师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行为。学生受到教师不公平地对待,又会导致学生不公平地对待他人,恶性循环就会扩大影响,最终波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某些学校中层领导存有私心。某些领导在自己分管的业务层面独断专行,甚至笃信“关系就是中国人的上帝,一切让位于关系”,违反学校制度,借用自己分管学校的某一方面工作的优势,换取自己吃喝玩乐的资本,加上有个别教师善于投机钻营,经常能够给学校分管领导甜头,使分管领导感到:自己能从分管的业务中牟到好处。再如,在用人上,个别领导在自己分管的年级中往往分配给自己的亲随者“轻”的学科(非本学科专业)和工作,而对于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该学科教师,虽然属于本学科专业,但也分配负担重的其他学科和工作,这种明目张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
2.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落实不到位。学校管理制度,如果仅仅是表面的应付,甚至制度限制的是一般教师,而对某些教师网开一面的话,这个制度恐怕难以让教师信服。管理不公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甚至波及教师施教过程中对学生的公平。在一个学校中,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与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一样,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就必须受到纪律处分,该受处分的人受不到处分,学校的管理制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学校要确立一个公平的纪律处分程序,让人人在制度面前真正平等,建立完善制度的沟通体系。
3.学校管理人员拉帮结派。学校有的管理人员会暗中成立自己的帮派,划定自己的圈子,对圈内人员和圈外人员的管理是里外两重天。例如,考勤作为一种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各种非期望行为的方式,是用来保护多数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样的电子考勤的统计中,两个人一起旷工去做了同一件事,而管理人员月底的统计中居然就出现,一人能考上勤,另一人不能(虽为电子考勤,但也存在最终的人为统计因素)。并且这还不是个例,显然这种暗存的猫腻行为是纸里包不住火的,必然致使民众怨声载道。
4.对荣誉的掠夺。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在评优树先上进行勾心斗角的争抢,甚至用减少教师应获数量的方式,增加学校管理层面应得的数量。另一方面,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利用自己分管的年级或者学科优势,从年级或学科中克扣荣誉(指标),克扣出的这种荣誉指标甚至惠及追随者、亲属,这种行为往往导致教师产生“干的不如不干的”念头,教师的诉求也并不是发多少奖金,往往领导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让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很久。
二、使学校管理趋于公平的对策
为了避免教师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公平的气氛,使教师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那么在学校中,如何营造这种公平管理的氛围呢?
1.校长要建立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公平的尺度是制度。一所先进的学校,校长必须抓好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使能者上,庸者让。校长只有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严格落实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才能满足教师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这样,广大教师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若校长都充当老好人,不能践行公平,不能根除不公平现象,那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就很难有保障。
2.运用教代会和工会进行充分的民主决策。公平的保证是公开和民主。要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使每个普通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而这种参与的前提,是把决策的事情公开,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坚持这一制度就可以保证决策公平,防止暗箱操作、个别人说了算。公开程度提高了,教师监督加强了,公平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作用,不断地完善教师参与制度,只有教师感受到参与的权利了,公平感才会油然而生,学校干群的沟通才会更有效,上下级对立的关系才会改善至鱼水关系、民主决策程序才会进一步公正化。
3.建立合理有效的荣誉激励机制。公平获取荣誉,必须坚持阳光作业,这需要勇气和魄力。尤其是分到学校的荣誉指标,必须严格按照量化考核结果确定,如果在荣誉获取方面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给多数教师的印象就是不公。学校管理过程的不公平现象说到底是一种腐败现象,而消除腐败现象肯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校长在涉及学校中层领导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敢于得罪人。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的勇气和魄力,以公正无私的良好形象,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从而激发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重视荣誉公平的激励作用,必定会极大地提高整个学校的效益。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荣誉的绝对值,还有荣誉的相对值。其次,荣誉激励应力求公平,使广大教师基本满意,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此外,在荣誉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
其实,教师是否感到公平,说到底,就是依据自己的付出与荣誉之间的比较。如果相对合理,就会获得公平的感受,否则就是不公平的感受。当获得公平感受时,教师就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当得到不公平感受时,教师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从而采取消极行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
当然,教师对自己能否获得荣誉进行横比、纵比这是一种追求上进的行为,是一种工作热情的外在表现。学校领导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出现一些不该获得荣誉的教师获取了“荣誉”,致使应该获得荣誉的教师没有获得“荣誉”而“增怨”的现象。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实现荣誉获取的相对公平。当出现不公平现象时,要做好工作,积极引导,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并通过改革与管理科学化,消除不公平现象,或将不公平产生的负面心理引导到正确行事的轨道上来。
4.建立畅通的监督制度和申诉制度。为了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需要设立相应机构来监督制度执行的程序和结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上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学校要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将其落到实处,以保证制度执行中的程序公正,提高教师公平感。
学校可以建立多种申诉方式以保证申诉渠道畅通,如公布上级主管部门的邮箱、电话等,这样可以使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帮助学校制定出趋于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少教师的不公平感,如果学校领导害怕“家丑外扬”,对上级主管部门藏着、掖着,反而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5.科学合理的用人和晋升制度。科学合理的用人和晋升制度有利于教师朝既定目标努力,当学校目标与个人价值目标一致时,教师会增加对工作的投入以实现自我价值,即使得不到晋升,教师也会因制度公平而减少牢骚感、浮躁感,并以此指导以后工作。
总之,关注教师公平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层必须把对教师公平感的关注融于日常的工作中,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前,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福音,但决不能因此就忘乎所以,掉以轻心,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学校中层领导团结一心,从现在做起,认真落实,着眼全局,盯住公平,把这件事关当前教育的“百年大计”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