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梅
摘 要: 创新能够推进前进的步伐,是发展的关键,是进取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常规,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让学生不认为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体验,深入浅出,让数学学习充满情趣。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创新 教学方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新的教育理念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大力阔步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是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潜能的挖掘、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学习传统教学的优点,借鉴现代教学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习数学一定要注重“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数学老师不能从分数上下结论,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功。学生李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存在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他多加鼓励,定期传授、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为他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努力,该生后来数学成绩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努力进取的良方。
三、注意新知识的导入,培养好奇心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喜欢深入思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并能用儿童的好动好奇心把握特殊的微相。如我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时候,第一节课是理解全等形,接着是根据已知条件画图,他们都会画。在讲全等形的判定时我就用上一节课画的图让他们寻找全等形的规律把重点放在培养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创新上。
四、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是绝对的好或坏。因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多样化,所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应是最适合条件的、最能发挥作用的方法。传统教学侧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方法单一。而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要多启发、多讨论和多活动。启发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学生多动脑筋,发展智力。讨论即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想法,增进学生的感情,开拓他们的思维。
五、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生动又有趣
让信息技术使课堂“活”起来,多媒体课件以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备受现代教育的青睐。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通过运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A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演示生动直观的动态图形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利用几何画版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
六、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所作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七、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任何一项创新性工作的推进,都必须有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加以维持与保障,数学教学工作自然也是如此。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讲,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创新教学活动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对考试这一评价方式有一个适当的改变。当然,目前的状况我们没有到一个必须改变考试这一选拔性制度的程度,但要有其他评价方式辅助评价。比如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次数与程度,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与业绩。其次,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考核不应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基本,也应当看到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己在教学活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业绩,这种做法对拒绝高分低能的状况有别样的意义。再次,在考试试题的选择方面,应注意试题内容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注重在试题选择方面逐步渗透一定的创新思想,这样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前提之下,也能适时加强创新教育。最后,在课堂观察方面应进行改革,传统课堂观察只注重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师生互动等因素,在新一轮的改革背景之下更应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学习态度的端正。我们要切实采用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的观察方式,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表面的热闹与喧嚣,毕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潜在的、隐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春荔,张燕勤.金红梅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2000.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