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摘 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效途径。如何组织课堂教学需要一定方法,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反映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 有效课堂 组织教学 方法
班级授课制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之后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自此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基地。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传道授业解惑”的组织形式便是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起主导作用,同时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组织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机械施教,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思想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促进。教学活动能否取得优质有效的成果,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必不可少,是对教师组织能力的一大考验,怎样组织课程教学呢?下面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制定班规,立规矩促方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很好地制约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制定课堂常规要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课中不能睡觉、讲小话、吃东西等,回答问题要举手,下课不能打架闹事,放学要按时回家,不进游戏厅、黑网吧等。这些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还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课堂常规制定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标准,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标准,区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另一方面达到课堂常规制定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活泼、严肃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让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巧用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肉、有思想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然少不了情感依托。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如何,可以说直接关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假如教师教学过程中毫无表情、机械死板,没有一点情感投入,学生会深切感受到并受其影响,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味如嚼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冷漠地跟着老师走,不会主动积极思考,更不会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只会消极地、不情愿地配合老师,课堂上师生都觉得难受。
教师应该在情感教育上加强注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亲切感,让学生乐意与教师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温暖、收获知识。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激励功能,用语言、眼神或者动作表达爱与关心,让学生更自信自强、自尊自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再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善于体察每个学生的性格、志向和需要,针对每个学生采取相应的办法,语重心长地给予启发、呵护,寓教育于关怀和体贴之中,不能不管不问,讽刺挖苦,或者恶语辱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进而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
三、明确目标,化被动为自觉
爱默生说:世界会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让路。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确定目标必不可少,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在课堂教学中才不会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学习才会更自觉主动,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学习起来才更有趣,越学越轻松。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模棱两可、不够坚定的话,那么学生永远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老师与学生都觉得很累,习得的知识也是生涩难懂的。
教师要将牵着学生的绳索剪断,放开双手,让他们自由畅想。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各项教育教学才能,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可以先是阶段目标,然后是长远目标,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互动,双向沟通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对策,朝着目标前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不能不切实际,让成绩很差的学生目标考第一,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忽视“差生”的发展潜力,对他们冷嘲热讽、偏见对待。再次,确定目标后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到自觉学习,少不了教师的鼓励,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成绩给予适时鼓励,让学生感到主动、自由学习的收获和乐趣,从此逐渐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四、树立师威,促进课堂教学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品德、优良素质、渊博学识等方面的表现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或者令人敬畏的影响力。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树立威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树立高尚的人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概括,也是教师职业魅力所在。教师是学生无言的教科书,教师的思想理品格、道德情操,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有着或好或坏的典范作用。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学生,使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第二,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渊博的学识,才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渊博学识的代表,倘若学生的提问教师一问三不知,这样教师在学生心中就被看轻了,教师的威信也荡然无存。
第三,教师要对职业绝对忠诚。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具有职业奉献精神。不能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手段,更多的是毫无杂念地教书育人、倾注心血,将教师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从中享受人生快乐。
五、巧学活用,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机智指教师面临复杂意外教学情境时表现出的一种能迅速、准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智慧与才智的结晶,是教师处理课堂意外事件和课堂复杂教学情况的重要心理智能,是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艺。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考验教师教学才能、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对成为优秀教育者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机智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培养这种教学技能呢?
首先,教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知识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的,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保持谦虚态度,不可妄自尊大,各学科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样课堂上才能充分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排忧解难、增长见识。其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能过于慌张而自乱阵脚。研究表明,人在冷静时头脑做出的判断更正确。教师面对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恰当的对策。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经验反思和积累。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有经常自我反思总结的习惯,可以基于课堂教学经过和结果进行经验反思和总结,达到下次改进或借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