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一些思考

2015-09-10 07:22陈精飞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

陈精飞

摘 要: 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准确领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英语教师应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课堂教学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使文化教学更好地为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职业中专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教育

1.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语言,离开了文化,语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教师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以便跨越文化障碍,有效得体地与外国人交流。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的不仅仅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违反讲话规则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不了解文化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就很可能会有障碍甚至失败。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更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2.中职英语课堂中的文化知识教学

任何行为都有两种解释:“行为发出者赋予它的含义和行为观察者赋予它的含义。”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是对语言点、重点单词和表达方式的一个必要补充,否则学生很难理解语篇。目前,在中职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教学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本身的产生、延伸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补充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理解。比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为“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英语中应为“strong tea”。

如“red”一词,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比如: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表示的是“节假日”,而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时,别以为是盈利,相反,其表示“亏损、负债”。

如“White days”全称是“White Valentine’s Day”,即“白色情人节”,也可译为“黄道吉日”。“白色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罗马。罗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原本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罗马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而设立了情人节。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为纪念这一天,于是另定为白色情人节。因此,如果学生不懂背景文化而按字面意思翻译,就可能会以为是中国的不吉利的日子。再如“white war”指的是“不流血的战争,经济战”。例:We wouldn’t launch a war.What we face is the white war today.我们不可能发动战争,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2.2从习语中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差异

习惯用语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被众人认同的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精辟、生动、寓意深刻等特点,因此它更具有代表性。英汉习语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2.2.1地理环境的差异

英伦三岛四海,创造了“海的文化”;泱泱中华一片沃土,孕育了“大陆文化”,因此英汉两种语言被镀上了深重的地域文化印记。

英语习语中许多比喻的喻体都与海洋和航海有关:

hold water 经得起考验,有说服力;

get into hot water 陷入困境;

breaktheice 打破沉默;

rest on one’s oars 安于小成,不求上进;

burn one’s boats 自断退路。

2.2.2生活习惯的差异

在英美人的日常生活中,若有人一早起床就情绪不好或发脾气,就可能会有人对他说“You must have go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相当于我们汉语的“你吃错药了吧”。原来英美人他们认为右边幸运,左边厄运,于是他们做事一般尽量从右开始,以期好运。如出门时右脚先跨出门槛,穿鞋也先穿右脚,当然下床也不例外,难怪下错了脚就会牢骚满腹,只因“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实指“leftside”)。反之,“set off on the right foot”则表示开始就很顺利(right一语双关)。

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与之密切相关的习语。比如“bread”(面包)是英国饮食文化中再常见不过的一种食物,英国人就用“bread earner”表示赚钱养家户口的人。再如“apiece of cake”在英语中指“容易做到的事”,而中国人对“容易做到的事”通常表达为“小菜一碟”,显然,这是饮食习惯的直接影响。

2.2.3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美人信仰基督教,中国人受佛教影响很大。比如英美人通常会说“May god bless me.”(愿上帝保佑我),中国人则说愿苍天保佑、佛祖保佑、菩萨保佑,等等。

2.3从社交礼仪和社会习俗方面体会西方文化

“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就相应地把“陈老师”称为“Teacher Chen”。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陈老师=Teacher Chen。”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李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Li”、“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会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What’s your name?”在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 ...”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英语中有很多禁忌,大多数都与“privacy”有关,因此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要询问涉及隐私的问题。教师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流的谈话禁忌归纳为七不问:不问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及兴趣爱好等为话题。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而不是“where,where.”(哪里哪里。)如:A:Your skirt look snice.B:Thank you.

对于送礼,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就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和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有距离感。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中职英语课堂中文化知识教学的注意事项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3.1适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传授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等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其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价值观。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

3.2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3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一方面,使我们的学生大量了解和接纳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英语这一工具,介绍和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实现和世界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使他们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沟通的使者。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指出:“语言掩盖的远远多于它所展露的。说也奇怪,文化所掩盖的东西最能瞒过的竟是浸淫在这个文化里边的人。我认识到真正需要你的工作不是了解外国文化,而是了解自己的本国文化。”因此,教师不能厚此薄彼,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国语言和文化,教师应增强自身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用英语准确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并不表示忽略语言本身的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和补充语言教学。

4.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不至于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弄出笑话而招致尴尬。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教授的文化内容还比较浅显,甚至有些是老生常谈。要使文化教学迈上系统化的台阶,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和中外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莫兼学.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张蓓,郑文园.跨文化意识英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霍尔.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5]李绍青.英汉习语的异曲同工[J].英语世界,2013.10.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