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丙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话语、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所以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激趣、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敢读和想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激趣”是教师运用教育学等原理,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愿望调得高高的,信心鼓得足足的。这些集激励、促学、愉悦于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催生出学生成功的迫切愿望。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做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要激励。有些学生不是不会读,而是不敢读,对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有勇气、敢读。我记下了在《笋芽儿》一课中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谁愿意把雷公公关心笋芽儿这段读一读?(举手的寥寥无几)
师(走到一个把头低得很低的很紧张的小男孩面前):“你怎么不举手呢?”
生(声音很低):我读不好。
师:不读怎么知道读不好,起来试试吧!读不好也没有关系(我用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使小女孩站起来,把这一段很不流利地读完了)。
师:很好嘛!就是有点紧张,放开胆子,读得再流利些就更好了,在试一次好吗?
在我的又一次鼓励下,她自信多了,读得也流利许多,我带头为她的进步鼓掌,给她加一颗星星。此时,举手的人多了,多数学生也愿意读,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
因为班级里的学生各异,所以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给予鼓励,给予他们自信,以及鼓励性的评价再次给予肯定,让孩子们一点点地进步。
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要质疑。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导学,让学生看课题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感知,为了知道答案学生就有了朗读的兴趣。如:我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先出示课题:问: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生:爬山虎的脚是啥样的?生: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生: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师:大家就带着自己的疑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要用心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要范读。在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正确、流利,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相当有难度。那么,范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好的方法。通过听录音或是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读出课文人物的不用语气、不同性格及不同文章的语调,如欢快、高昂、平缓还是低沉都给学生展现出来,同时范读时的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他们听出韵味,然后模仿老师范读,长此以往会备受感染,把自己融入文本中,这样就能慢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的朗读也富有感情。
4.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要分角色读。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读起来更投入角色,深刻地感悟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文中的两个角色是青蛙和小鸟,它们因为“天有多大”而争论。让学生分角色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不同人物的个性。在指导朗读时,因为青蛙和小鸟观点及个性不同,在朗读时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语气、语调,读出小鸟—诚恳、耐心;青蛙—傲慢、自信、有点嘲笑小鸟语气,然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很好地读出来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如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从而理解青蛙和小鸟两个人物性格差别、观点不一,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从而得出道理。
5.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要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创设情境要以新颖、趣味、独特的导入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先提问:你们都看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生一:黄色的树叶。生二:绿色的树叶。生三:红色的树叶。师:看老师今天也带来一片树叶(出示一张图画),是一片蓝色的树叶。师:你们看过蓝色的树叶吗?学生都摇头说没看过,师:课文题目为什么叫蓝色的树叶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蓝色的树叶》,认真朗读课文,就知道答案。此时学生很期待答案,就仔细自读课文。
6.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朗读氛围。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配乐、对比、对读、想象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二、激发学生“爱读”,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朗读习惯
语文教学,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就要使学生爱读书,讲述名人爱读书故事,从而激励学生喜欢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步养成自主朗读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我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注重朗读在课堂。语文课堂韵味十足,只有使学生爱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要在课堂上指导好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收获读书的乐趣。(1)在当前我县低年级实施跨越2-1-1课堂教学模式中有10分钟让学生阅读与本节课课文相似的文章,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读后提出:“通过朗读,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可以大量识字,还可以丰富各方面的知识。(2)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在学生朗读完,要用恰当的、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点评,如“你体会真深刻”、“你收获了这么多呀”、“请尝试着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好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积极地认真朗读。(3)在学习欣赏性的课文时,可以常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之中,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风光优美、精神迷人,出示图片,然后引读,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的美,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培养朗读在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朗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展示自我。如:朗诵比赛、诗歌演讲、背诵课文比赛等,给学生物质奖品。一方面促进学生爱读、提高兴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养成课下自主朗读的习惯。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要在课堂呈现,才能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应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方式,激发学生爱读,体会朗读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