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中的上帝

2015-09-10 07:22包曙光
考试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西方人圣经基督教

包曙光

摘 要: 上帝是西方世界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之一。他的出现与基督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关系密切。从基督教在西方确立地位以来,上帝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重要形象。这种形象渗透进了每一个西方人的脑海中。兴起于罗马帝国晚期,全盛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使得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主要体现于《圣经》经文中的上帝的神威和如人一般的行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从对《圣经》的研究和对西方人生活和历史的探究中看,上帝在方方面面扮演了一个西方人精神支柱的角色。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上帝也依然存在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而非被他们完全摒弃。

关键词: 上帝 圣经 西方人 基督教

作为东方人,我们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在小说、电视剧或者真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诸如“上帝”、“主”这样的字眼从西方人的嘴里说出来。在西方社会里,可能没有人能够拥有和上帝一样的名望和影响了。这里有一幅图①,如图1,向我们展示了2005年在欧洲国家所做的一项人口调查。上面显示了回答“我相信有上帝存在”的人口的百分数②。

“上帝最常被理解为超自然的造物主和宇宙的监督者。神学家们已经把许多不同的特质归入了上帝的概念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无所不知(无限多的知识)、无所不能(不受限制的权力)、无所不在(存在于任何地方)、大慈大悲(完美的善)、神圣的一体和永久及必然的存在”③。

不管神学家们给出的定义有多么复杂,这都是上帝形象在普通欧洲人心中的反映。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中世纪欧洲出现的:家庭中的成员在一天中的每顿饭之前都会祈祷。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上帝赐予他们食物让他们生存下去而感激。这种做法从穷人家到高贵富有的人家都十分流行。在政府官员甚至是国王的各项活动中,他们必须尊重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意志是由分布于国家各个角落的各级主教、牧师和教士履行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进行洗礼和冠以教名。年轻人在教堂举办他们的婚礼仪式以求得到上帝的见证。此时牧师一般会被邀请到场作为主持人和见证人。当一个人死去被掩埋之时,他必须在棺材被土覆盖之前得到一位牧师的评价。罪犯常常被教堂所驱离——一种失去社会生活权利的标志。虔诚的教徒去教堂找牧师忏悔他们的罪恶或倾诉他们的忧虑。因为上帝拥有无限的权威、能力和洞察力并且无时无处不在,他得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能从一个如上帝般无所不能的人物那里得到倾诉或求助的机会当然是件好事。

欧洲人一直都是向这个最高的神祈祷吗?不是的。

上帝这个神话人物最早是出现在犹太教的圣经里面,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被描绘为希伯来人民应该敬畏的唯一的一位神,是上帝创造了万事万物。此外,他还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之下解救出来,并与以色列人约定了十条戒律。

由于欧洲宗教文化深受希伯来文化影响,上帝被基督徒引介作为欧洲人的崇拜对象就不奇怪了。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所信奉的是一种和希腊人很接近的宗教。罗马人信仰朱庇特等为数众多的神灵。然而,在罗马帝国的晚期,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基督教,迅速地从小亚细亚传播到了欧洲大陆。这种宗教宣传博爱的教义并且赢得了帝国底层人民的拥戴。在之后的数年里,上帝取代了罗马诸神,成了西方人生活中的唯一的主宰。尽管当时的上帝还保留着神学家和犹太教里的那些特征,从那以后,他却是越来越有“人性”。在基督教中,上帝的一种定义就是创造并维持这个宇宙的永久存在。基督教圣经从未以一种非人类的角度去讲起上帝。相反,提及上帝时总是会用到一些和人有关的词语——上帝是作为一个存在着,会说话、会看、会听、会行动也会爱的角色出现的。上帝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个性并且是全能、神圣和慈悲为怀的存在体。在圣经文稿中,他被描写为心系人和人的救赎④。

换句话说,上帝渐渐地在西方人脑海里扎下根来,不仅是因为他的神性,还因为他的慈悲为怀。这就使我们想起了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和其他宗教中的神的形象。那些神灵都是抚慰弱者心灵的。但是犹太教和基督教里的上帝是一个神,而且是唯一的最高权威。当我们比较上帝和其他宗教偶像的神性和权威时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差异的。

如果你不是一个基督徒或犹太教徒或任何其他信仰同一个上帝的人,你就会很容易感受到圣经文稿中对上帝行为描述所反映出的那些人性化的特征。图2是一幅米开朗基罗的著名油画,反映了西方艺术中对圣父上帝的形象的想象⑤。在画中作者运用自己的想象生动地描画了上帝的形象。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帝只是存在于普通人的脑海里而没有任何具体形象的。他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事迹表现出来的。

例如,上帝可以创造,也可以摧毁。在《创世纪》中有如下字句:“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上帝说:‘让光出现吧,’世上就有了光……上帝把这个穹顶叫做‘天’……他创造了两个大的发光体:大一点的那个管理白昼,小一点的那个管理黑夜,还有诸星辰……上帝说:‘让大地上繁衍出各种生物自己的种族吧:牛,爬行动物和各种各样的动物。’”

尽管古人未曾详细描绘上帝时如何进行所有这些精彩的创造工作的,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在安排这个世界整体的环境和形式时所具有的创造力。每一种单个的事物被创造出来时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功能。万事万物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缤纷而紧密相连的世界。这让上帝看起来像一个杰出的工程师。另外,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任何事物。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诺亚时代的大洪水。当上帝发现大地上的人都罪孽深重而无法得到救赎时,他决定把自己创造的人全部杀死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把我所造的人类之大地上的一切除掉……”他让洪水肆虐了长达一百五十天。另一个例证就是所多玛城和蛾摩拉城的毁灭。这两个城里的居民生活堕落,成为上帝眼中的罪人。因此,上帝“落下硫黄和火雨而顷刻毁掉了它们”。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犯下恶行,最终就会被上帝从尘世上抹掉。没有谁例外。

上帝喜欢那些服从他的人,厌恶那些不执行他意志的人。作为人类,同样的,我们也常常是倾向于那些赞扬我们或按我们想法做事的人。对于和我们有不同见解的人,我们潜意识里多多少少会有敌视态度。在这一点上上帝没有例外。在《圣经》中,那些尊敬他、崇拜他及向他进贡的人都得到他的青睐。他们生活,繁衍,建立伟大的国家并拥有巨大财富。诺亚、亚伯拉罕、约瑟夫、摩西、大卫等人,都是因对上帝的虔信而受到护佑的。这是我们天性的一种反映。当我们读到相关部分时(除了那些神迹创造不了之外),其实我们是在读人类自己的故事。

上帝也有他为了保证自己造物主地位而不愿与人类分享的事物。对于智慧树的保卫和摧毁巴比塔的修建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类常常通过暴力或阴谋手段捍卫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其他地位。这听上去不光彩,但是是真实的。在《圣经》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邻里或亲族之间杀戮或激战的事件,上帝通常会惩罚作恶的人。然而,对于他自己宇宙主宰的地位,他是不容有人挑战的。创世之初,亚当和夏娃还生活在伊甸园里时,他们被禁止智慧树和生命树上的果实。一旦他们吃了,就会“能辨别善恶,得到永生”。很明显,上帝不想让人类和他平起平坐的。他需要这低等的生灵支持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巴比塔的事情上,上帝害怕世界上的人会在塔修好后到达他所居住的天堂。因此,他下凡并使建造巴比塔的人开始讲不同的语言。他说:“那样他们会成为讲一种语言的一个民族!他们要做的还不止于此呢!那么任何他们想做的事都不会是不可能的了。”看起来上帝是忧虑和恐惧这一点的。否则又会是哪种可能呢?当人类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威胁,也会采取类似措施保护自己的。

上帝通过惩罚或奖赏达到在世间惩恶扬善的目的。在对待原罪这件事上,他对夏娃说:“你将在生产时极度痛苦,你的后代将在你的痛苦中出生。你会一直渴望丈夫的陪伴,而他将主宰你的生活。”对亚当和那条毒蛇,他也给予了他们其他种类的永恒的痛苦。在这一点上,我们不禁想象到夏娃犯罪之前是和亚当享有同样地位的。那么剥夺她和亚当的平等地位是一个很重的惩罚。因为她从那以后要“被丈夫所主宰”了。现在,我们依然通过剥夺罪犯的财产或自由等东西惩罚他们。

在亚当和夏娃的后代的事情上,上帝依然不能容忍罪恶。当该隐对自己的兄弟亚伯感到愤怒和沮丧时,上帝提醒他控制心中的愤怒以避免做恶事。可是该隐最后还是杀了亚伯。上帝为了惩罚他,把他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我们一边总是希望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周围,一边希望罪犯为他们的恶行受到惩罚。上帝是这个任务的最佳执行者。当普通人无力靠自己的奴隶得到公平时,上帝是他们心中那个唯一的希望。这一点和世界上其他宗教是类似的。

数百年来,许多代的西方人在歌颂上帝和他的创造的歌声中出生和死亡。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都可以求助于上帝。对于困惑的个人,上帝是启明星;对于被腐蚀的灵魂,上帝是拯救者;对于有理想和热情的人,上帝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对象。

发生在1096年到1291年间的六次十字军东征就显示了这位神明的巨大的感召力。以上帝的名义,上百万人被卷入了当时的远征。在后来的战斗中,还有更多平民惨遭屠戮。罗马教廷和欧洲的君主们一再发动战争。为了将心中的宗教圣城耶路撒冷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年轻人积极热情地响应这种号召。对于战争的发动者而言,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但毫无疑问,许多人是被宗教热情鼓舞而加入行伍的。

另一个例子就是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普通人从教堂那里争取权利的一场斗争。马丁·路德这样的人拒绝承认教堂代表上帝。就是说,上帝依然指导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希望直接被上帝指导,而不是接受他们认为没有资格的人的指导。当时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时,认为这可以更好地解释上帝与人类的关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为了传播对上帝的信仰跑遍了其他大陆的各个角落。其他宗教事务的人员很少会这么不遗余力地传播宗教观点。上帝在西方人头脑中的魅力使他们做出这样的壮举是很独特也很感人的。

我们甚至可以在美国的形成和建立中寻找到他们因为对于上帝的坚定信念和对于理想国土的不懈追求。在美国建立之初的人们心中,这个国度应该是可以给居民提供一个理想和公平的生活环境的。北美大陆的最初定居者是经历了很多艰难才最终在这个新世界里安定下来的,他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兴旺。上帝如果在看,那么一定会很感动。

科技接管了照料人类的责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很多人都声称不信仰任何事物。如今的西方国家里,宗教活动越来越少。然而,上帝并未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很快消失。在全世界,拥有不同教义但都声称信仰上帝的团体所信仰的还是同一个上帝。在科学家中还有上帝的信徒。工作在所谓的“异教”地区的西方人常常还会怀有一种思维定式即他们来自于文明的中心并且在帮助那些一生都不知道上帝的人时也常常以一种类似于上帝的心态去做事。

注释:

①这篇论文中的图画和图表取自于维基百科网站上与“上帝”词条相关的网页。

②这幅图取自维基百科上“上帝”词条显示的页面。

③此定义取自维基百科上“上帝”词条显示的页面。

④⑤此定义取自于维基百科上“基督教中的上帝”词条显示的页面。

参考文献:

[1]Samuei Sandmel,The New English Bible,Oxford Study Edi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792.

[2]The Gideons International“The Holy Bible”(The Authorised King James Version),N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Nashville,Tennessee,1975.

[3]新旧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上海圣公书会印发,1928.

[4]刘意青,冯国忠,白晓冬,译.圣经故事一百篇.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Oliver A.Johnson & James L.Halverson,Sources of World Civilization,Translated by Mating,Wang Weimin,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 a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猜你喜欢
西方人圣经基督教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