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中所蕴涵的旅游资源美感类型赏析

2015-09-10 07:22蔡瑞榕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诗词歌赋教学

蔡瑞榕

摘 要: 在《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教学中,结合诗词歌赋分析旅游资源美感类型,将给学生以新鲜的启迪,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我国的旅游景观,在丰富多彩的景观中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还能推动学生学习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热情,有利于学科间的知识迁移。

关键词: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 旅游景观 诗词歌赋 旅游资源美感类型赏析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旅游业与中国地理环境关系。在地理环境中,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旅游景观,都以某种美的形象吸引旅游者,从不同角度观赏旅游景观蕴涵的美难以胜数,归结起来,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主要有形态美(雄、奇、险、秀、幽、旷、野)、色彩美、声音美、嗅觉美、动态美、结构美、质感美、综合美等。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留有不可胜数的诗词歌赋,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抒发对旅游景观的赞美之情。在《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教学中,结合诗词歌赋分析旅游资源美感类型,会使课堂生动活泼。下面就诗词歌赋中所蕴涵的旅游资源美感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一、形态美

无论是自然界赋予的或是人工建造的各类景观,都以某种形态存在,这是人们感知的首要条件。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雄。即雄伟、雄浑,意味着形象高大、气势磅礴。泰山为“五岳”之尊,素以“天下雄”著称。古诗词中就许多描绘泰山“天下雄”的诗句,唐杜甫《望岳》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晋陆机《泰山吟》诗中的“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均把泰山的雄伟之美形容得淋漓尽致,使游人产生仰慕,甚至敬畏之情;欣赏这种雄伟之美能增加人们的豪情壮志,催人奋进。

2.奇。即奇特,指少见的、独具一格的外部形态。在我国诸多名胜中,以“奇”为美的景观首推黄山。黄山奇美,主要源于峰奇、石奇、松奇、云奇。请欣赏黄山奇的诗词:①峰奇。唐释岛云《望黄山诸峰》:“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此形象地赞美了黄山诸峰之奇。②石奇。黄山怪石,有趣极了。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还有著名的“金鸡叫天都”。《天都怪石》 [原](七绝)载:“半山寺外抬头见,展翅金鸡叫道衢;登上龙蟠回首睹,扶肩五老上天都。”诗中描述的意境是:“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看,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正在飘然登上天都峰。”这怎不令人感叹黄山的石奇。③松奇。黄山松奇,有盼客松、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迎客松等。以描写黄山迎客松的诗词为例,《黄山迎客松》[原](七绝)载:“松翁挺立玉屏峰,颔首相邀似重逢;笑迎东西南北客,黄山深处觅仙踪。”此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之奇。④云奇。清休宁人吴应莲的《黄山云海歌》诗句云:“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 这正反映了黄山云海千变万化所形成的种种奇观:如至风平浪静之际,则白云茫茫,一铺万顷,无数的山峰,被白云淹没,只剩下几个峰尖,像是大海中的岛屿。以上诗词尽现了旅游资源的奇特之美;奇特之美能给人以特殊的愉悦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励人们勇于追求和探索。

3.险。即险峻、陡峭、岌岌可危等。堪称以“险”取胜的典型景观莫过于西岳华山。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华山险的诗句,唐张乔《华山》中的“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唐郑谷《华山》中的“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均描绘了华山之险:山峰似用剑削出一般,峭仞耸巍巍,绝壁耸万仞,华山“天下险”真是令人触目惊心;险峻之美可以激励人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奋力前进。

4.秀。即秀丽、优美。旅游景观中以“秀”为典型的莫过于峨眉山,峨眉山素以“天下秀”著称,我国历代文人墨客都不惜笔墨赞美峨眉“秀”。 唐李白在《登峨眉山》诗中写道:“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唐李峤在《山》中写道:“地镇标神秀,峨眉上翠氛。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已开封禅所,希谒圣明君。”这些都描写了峨眉景观的“秀”。秀美给人一种自然柔和、恬情顺性的情趣,能使人悠悠自在,心绪平和,愉情养神。

5.幽。即幽深、幽静等,多指以丛山深谷为基础,并有茂密的植被和寂静的环境而构成的意境。 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其他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则是用声响衬托一种幽静的境界。幽境能使人超然世外,助人潜心静思,最宜养性怡情。

6.旷。即畅旷、辽阔。其特点是视野开阔,水面坦荡,极目无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非凡景象。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诗歌《乐府·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所描写的均为旷景。旷景具有雄浑、博大、深沉、单纯之势,能给人奔腾豪放、心旷神怡、心胸开阔之美感。

7.野。即天然未凿,富有野趣、古朴等。野是一种美,具有妙境天成,绝少为人干扰的特点。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无名氏《水调歌》中的“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等,是大漠荒原之野。唐李华《春行即兴》中的“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是山林之野。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是深山之野。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边塞之野。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强烈的“重返大自然”的渴望,故当今野趣更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野趣富有自在之情,自由之趣,苍凉之慨,悲壮之叹,使人童心不泯,使人率真磊落。

二、色彩美

色彩美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凡物有其形则必有其色。“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尽现景观的美。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通过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合展现景观美。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体现景观美。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而是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励人们发现美、探索美、追求美。

三、声音美

听觉和视觉同样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声音悦于耳与形象色彩悦于目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故有“悦人耳目”之说。清俞越的《九溪》真切地描写出杭州九溪十八涧的美景:“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这里既有形、色,又有声音之趣。唐朝诗人杨发的《山泉》:“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静彻啼猿寺,高陵坐客台。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溅树吹成冻,邻祠触作灰。深中试榔栗,浅处落莓苔。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则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泉气势恢宏的声音美。唐李商隐《宿骆氏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表述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声音美。声音美对人的情绪能产生很大影响,满足游人的听觉需要,给久居喧闹城市生活中的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嗅觉美

嗅觉和味觉可以使人感受外界的气味和滋味。芬芳的花卉、诱人的果品、甘醇的佳酿、草原和森林的气息等,都会引起嗅觉或味觉产生美感。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及宋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都用“香”点出梅胜于雪,使人嗅到梅的芬芳香味,感受到自然界中梅花的美感。宋朱继芳《辛亥二月望祭斋公因游甘园》“朝霏作雨连天湿,春气熏人到骨香。四望水亭无正面,有花多处背湖光”,“春气熏人到骨香”令人仿佛嗅到春天,百花盛开,清香阵阵,处处香气扑鼻的春天美。自然景观中的嗅觉美,可以调节人的精神,令游人精神一振,流连忘返。

五、动态美

世间万物无不在运动,但一些相对处于运动中的景象,常给人们以动态之美感,如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等,都在不停地运动。唐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通过描述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以形容滔滔黄河的动态之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描述黄鹂在翠柳中鸣叫,白鹭飞上青天的动感,形象地赞美春天景观的美。唐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欣赏景观动态美,使人活泼、有朝气,激励人进取。

六、结构美

人工创作,无论是实用品、艺术品,还是建筑和园林等,都讲求结构完美,园林景观建筑尤其讲究结构美。清李鸿裔的《怡园》:“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夕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诗中假山、人工泉、荷花、石幢、红鱼、绿萍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园林景观的结构美。在自然景观中,亦不乏有许多结构美的表现,唐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诗中把汉水浩瀚、山色朦胧、沿江郡邑,襄阳风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用“气韵生动”评价一点也不为过。结构美能使事物各部分紧密联系,互相陪衬、对比,又突出主体,形成一定的韵律。

七、质感美

质感是物质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属性,如硬度、温度、色彩、比重、韧性、光洁度、稳定性等,对人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刺激形成的综合印象。自然界的冰雪、草原、岩石等有时以特殊的质感而引人注目。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诗中描绘了祖国冬日长城内外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的壮丽景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雪洁白的质感形象刻画出来。古诗歌《乐府·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地写出了草的柔韧质感美。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写了草的生命力顽强的坚韧质感美。欣赏上述诗词歌赋中所描绘景观的质感美,怎不令人欲亲临其境一探景观之美。

八、综合美

上述各种美虽有单一的存在,但更多的是几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因为任何物体总有一定的形态、颜色、气质、运动形式等,而景观又往往是由多种物质组合而成的,游人通过各种感官,便可获得多种美感,如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等,这些美感的结合又可产生综合美。唐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可谓是体现综合美的典型诗句;诗人通过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合展现色彩美,又通过黄鹂在翠柳中鸣叫,白鹭飞上青天的动感,蕴涵动态美,而黄鹂在翠柳中鸣叫又体现声音美,整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形象地赞美了春天景观的美。

实践证明,在《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景观的教学中,结合诗词歌赋分析旅游资源美感类型,将给学生以新鲜的启迪,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我国的旅游景观,在丰富多彩的景观中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还能推动学生学习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热情,有利于学科间的知识迁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锡畴,王雁.中国旅游地理 第二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2010重印).

[2]齐豫生,夏于全.唐诗鉴赏大典.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靖宁.唐诗多用途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8.

[4]王延英,曲径.旅游用唐诗.辽海出版社,2001.12.

[5]吴兆基.宋词三百首.作家出版社,2004.11.

[6]张森生,等.说唐诗·山水胜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6.

猜你喜欢
诗词歌赋教学
周殷切
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BADROMANCE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语文教材中诗词歌赋的授课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