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芬
摘 要: 语文是一门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使学生轻松领悟、快乐学习。
关键词: 小学 语感培养 能力 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多创造练习语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练习语感,在写作中练习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祖国语言而努力。
一、注重整体感知,强化主体感悟,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飞扬
小学生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整体性正是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点,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以其独特特点成为各自独立的个体,是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因此,最初教读任何一篇课文时,都必须强调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生动的感觉,努力使学生获得对课文整体的直觉把握。或许初读阶段的这种整体把握是混沌的、模糊的、朦胧的,带有飘忽性和猜测性,但是这种从整体出发的直觉感受活动是充满生气、灵气并洋溢着热情的,得之于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是脱离学生认识水平的超乎学生理解力的分析,而是一种体现灵性的直接感受。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直觉把握文章整体,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灵敏性、发展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联想与奇特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语言是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指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地表述自己所要表述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可用诵读感悟的方法,也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和整体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使儿童心灵得到滋润,美读可使学生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一遍地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和作者走到一起,再把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教学中我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涵泳,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说:“寒假在家,取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始时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5页。”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会培养敏锐的语感。”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五、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中悟出语感,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意”的效果。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出来,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由此可见,读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教师讲述一篇课文,大可不必分层分段、肢解分析,应让学生多读几篇,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使其进一步体会,并有所深入。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带读时,配上音乐、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行,同时揣摩教师的语气,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情和感。
六、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
总之,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想真正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感培养,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应用和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艳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田.中国校外教育,2009,(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