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珺
摘 要: 本文结合新课标重点探究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新课标 教学运用
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10年秋季甘肃省才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很多教师已经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但长期滞留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框架之下,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思维,无法驾驭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要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全体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不少老师只有一些认识,还不能运用到具体教学当中。下面我就参与式教学如何运用这个问题谈谈观点。
一、转换角色,教师要做好导演,学生要做好演员
参与式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要让全体师生平等参与,共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迅速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老师不必唾沫飞溅、苦口哑嗓地“填鸭”,只需做可爱的导演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角色。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敢于向老师提出异议,并且在实际参与中做好演员。不具备这样的思想,要搞参与式教学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二、上课时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有些一线教师经常埋怨,今天我这堂课准备得相当扎实,构思新颖独到,可是上课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课前没有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学生没有进入学习氛围当中。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省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也可以采用加强情感交流的方法,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已经采用这种方法,但可能还没有成熟的办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分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学生只觉得好玩,把讨论看做是聊天的好机会,或者讨论完不了了之,学生只做做样子,这些现象可能都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先备好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分组分层,把不同的问题交给不同的学生,让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同时不要怕花费太多时间,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地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而言,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样学生感觉才有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在讲成语时,我先让学生试着听写这些词语,如青梅煮酒篝火狐鸣、梨花带雨、揭竿而起横槊赋诗、回眸一笑、怒发冲冠、分一杯羹、完璧归赵、夜走麦城、约法三章、挂印封金等,第一步先看谁写出来的成语多并且错别字少,第二步让各组学生找找哪两个成语都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第三步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有关,请各组准备看哪组讲得多。任务分配下去后学生都有事可干,有些会写成语,有些知道与谁有关,有些会讲一个故事,有些会讲所有故事,自己会主动与其他学生合作。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很有成就感,使课堂真正动了起来。
四、要有准确恰当的评价机制
参与式教学正是非常重视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切感受知识,从而开发潜能、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要结果不看过程,“一刀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要不得的。新课改讲求过程性评价,也叫形成性评价,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注重学的过程,对学习过程的亮点要肯定,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评价体系,我认为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参与式教学不能没有评价,每一堂课都需要老师评价,分组讨论完之后,老师要给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讨论完没有结果,或者说学生说得都有理,都对,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搪塞,我认为结合二者评价课堂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