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写文章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如果是写记叙文,就要根据构思的需要,或用顺叙,或用倒叙,或用插叙。如果要写说明文,则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就是容易让人明白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三种容易让人明白的说明顺序。
一、介绍事物的发展,使用时间顺序较合理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动植物生长等,采用时间顺序较为合理,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最早的“旅人桥”,又具体介绍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然后说明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接着介绍修建于八百年前的江东桥,最后介绍解放之后修建的长江大桥。再如下面一篇介绍气球发展史的短文,采用的也是时间顺序。
气球小史
法国的蒙格尔费兄弟从袅袅上升的炊烟得到启示,他们把浓烟装进糊制的大纸袋中,做成了最早的热气球。
1783年9月的一天,兄弟俩让热气球携带着一只羊、一只鸭、一只鸡,升到了450米的高空……两个月后,他们首次乘热气球成功升到900米的高度,开辟了人类航空的历史。
1783年12月1日,法国学者理查德利用性能更好的氢气球上升到了2000米的高度……
以后,科学家们用密闭式吊舱代替过去使用的敞开式吊舱,使人乘气球到达了2万多米的高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气球探测器代替了有人驾驶的气球。气球上携带着各种仪器,可以把得到的资料用无线电波及时发回地面。
短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气球的发展史。文中“最早”、“1783年9月的一天”、“1783年12月1日”、“以后”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明短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二、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合理的安排是使用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按照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说明顺序。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馆》,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就是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的。还有我们将要学习的文言文《核舟记》,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下面再看一段文字: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陪衬着百花组成的卷草花纹,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尚、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这段文字先写碑身,再写碑座,最后写碑顶,空间顺序非常清晰,行文很有条理。
三、说明事理,采用逻辑顺序是合理的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加以介绍说明。不管是说明实体的事物,还是说明抽象的事理,都适于运用逻辑顺序。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先说世界上石拱桥的特点,接着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最后再说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运用的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再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苏州园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在四大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运用的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泡沫塑料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暖。50克泡沫塑料相当于550克羊毛的保暖效果,这是因为泡沫塑料内的无数气孔能容纳大量的空气,而空气是不易导热的。织物纤维中的空气越多导热性就越差。空气是热胀冷缩的,用泡沫塑料做衣服或做衣服的衬里,只要人体有一点热量,泡沫塑料内的空气就会膨胀;空气的压力使泡沫塑料伸展开来,挤住了透气孔,空气对流量减少,增强了衣服的保暖能力。所以用它做宇航服、飞行服、航海服或普通人的冬装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它还可以取代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又好洗又好干。(选自《泡沫塑料做衣服》)
这段文字先说明泡沫塑料保暖的特征以及原理,再阐明泡沫塑料可做衣服的用途,运用的是由特征到用途的说明顺序。
一篇说明文究竟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说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恐怕难以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由于事物的复杂性,有时一篇说明文还需要复合交错地使用两种以上的说明顺序。总之,最合理的说明顺序,就是条理清晰,能清楚明白地说明事物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