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第四单元专题复习

2015-09-10 07:22胡兴松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弘扬

胡兴松

【单元指要】

第三单元以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核心,旨在通过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阐释引导我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引导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四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如果说第一单元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来研究文化的一般意义,第二单元是从“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三单元是从“怎么看”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那么第四单元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第四单元主要是围绕“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展开。

【考点分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温馨提示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温馨提示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温馨提示 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温馨提示 注意有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例如:

(1)团结统一: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爱好和平: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

(3)勤劳勇敢: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强御。

(4)自强不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

(5)爱国主义: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8.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化生活中有许多可喜的变化(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生活中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对策: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见下文【知识图解】),弄清其存在的原因。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1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温馨提示 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4.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温馨提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我们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6.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1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温馨提示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8.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见下文【知识图解】)。

温馨提示 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重点梳理】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如何正确认识经典文化作品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

无论是流行文化作品还是经典文化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影响,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二者的不同价值。一般而言,从对人类的影响角度来看,由于经典文化作品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其影响和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但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由于流行文化作品能够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反映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问题,其影响和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二者的价值和影响,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4.如何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奋斗时间长短来看,最高理想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而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的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最高理想只有一个,而共同理想先后可能有若干个。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共同理想,共同构筑了最高理想的“大厦”。所以,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从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来看,最高理想的作用最根本、最持久,同时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规定了方向。也就是说,共同理想必须在性质和方向上与最高理想保持一致。因此,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典例解析】

例1.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与其他文化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因为 (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有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文化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原因——中华文化有包容性,A、C、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例2.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反映的是 (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解析:这两句话反映的是文化的区域特征,故选C;A、B、D项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

答案:C

例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 ( )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项是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②、③、④项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角度来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故①、②、③、④项均符合题意。

答案:D

例4.舞蹈是我国古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把以前的乐舞聚在一起分为雅俗两部,又收集了波斯、中亚诸民族和东亚邻邦的乐舞,共为七部,后来又增加为九部。其中,清乐和礼乐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这一历史事实表明 ( )

A.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比汉族发展得早

B.中华民族的乐舞带有很强的包容性

C.乐舞是从隋朝开始发展起来的

D.乐舞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A、C、D项说法都具有片面性,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例5.对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不去开发,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C.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开发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解析:A、D项中,“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不符题意,“拒绝外来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故排除A、D项;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说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开发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故应选C。

答案:C

例6.一些非法网站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说明( )

A.互联网的发展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B.国家应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C.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国家不应限制文化市场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的“负面影响”不是互联网本身带来的,故A项错误;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很多优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故B项错误;国家对文化市场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故D项错误。

答案:C

例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说明 ( )

A.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

B.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具有强制性

C.我国应将道德规范全部写入法律

D.人们的思想道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解析:我国把一些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写入法律,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故选A。B项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性;C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D项说法与题目没有关系,故排除。

答案:A

例8.“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对话。”这句话说明(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素养的基本标志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好的书籍和社会实践都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解析:A、C、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

例9.辨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截然不同。

解析:本题是一道正误混杂型辨析题。首先,要肯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说法正确反映了我国各地区文化的区域特征。其次,要指出我国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从而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在此意义上,“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各民族的文化截然不同”的观点否认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共性,是错误的。

例10.某沿海开放城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成绩卓著。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走私造假、偷税骗税严重,导致该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地方信誉急剧下降,近千家企业外迁。对此,当地政府提出“重建信誉、重塑形象”,着手改进政府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始重新赢得社会信任。

试论“诚实守信”对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回答该问题,必须结合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诚实守信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另外,要注意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坚持这一原则。②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思维训练】

1.书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饼干情人》、《东宫娇娃》……充满蛊惑和暗示,随手翻翻便可见大段的暴力以及色情描写。这就是在中小学生中间流行的“口袋书”。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某市文化局局长说,占领青少年图书市场,让不良“口袋书”没有销售市场也许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把握青少年阅读兴趣,探索出版绿色“口袋书”就是一个良方。

请问你怎样看待不良“口袋书”流行的现象?

参考答案:①不良“口袋书”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②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不良“口袋书”进行严厉打击,青少年要自觉拒绝不良“口袋书”的诱惑。③国家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出版内容健康的“口袋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2.有人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魅力也是竞争力。在文化魅力的构成中,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可谓各有所长,后者的作用甚至会超过前者。譬如,美国谈不上有什么传统文化,但美国可以凭借流行的大众文化,成为文化大国。因此,通过推广中国的大众文化,向世界展示“魅力中国”,确实是必要而紧迫的。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大众文化?

(2)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的大众文化,向世界展示“魅力中国”?

参考答案:(1)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发展中国的大众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

材料二 2013年,全球总票房共获近360亿美元,以美国为主体的北美电影市场票房达109亿美元。在美国,文化产业是第一大出口产业。近年来,美国电影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外国电影《钢铁侠3》、《环太平洋》和《地心引力》均榜上有名。

材料三 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我国饮料市场的有名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参考答案:(1)21世纪是以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没落主要不是物质文明的没落,而是精神文明的没落,是人生价值、信仰目标的没落。过分追求个人私利,满足物质欲望,使西方社会处于道德错位的尴尬境地。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尖锐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了奴隶,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

今天,当我们沉浸于经济迅猛增长的喜悦中时,人类正面临着道德危机,这种精神虚无、价值失范会使社会走向堕落,危及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一项对某市中学362名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长大后能否赚钱;最苦恼的问题是没钱;最愿意选择的职业是能赚钱的;最大的愿望是赚大钱;最喜欢的格言是“有钱走遍天下”;最希望父母有钱。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是引发了道德危机。

材料二说明我国一部分中学生的言行不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规范,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境界,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金钱,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