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教学:有效教学新课型

2015-09-10 08:07金信凯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金信凯

摘 要: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改变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作者尝试预习式授课,对如何预习、如何后教等问题进行了三年多的深入研究,有了很多新认识和感悟。

关键词: 预习后教 成功体验 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掘学生潜能,已成为课改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尝试预习式授课,对如何预习、如何后教等进行三年多深入研究,有了很多新认识和感悟。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没有教师反对预习,但有20%的教师不要求学生预习,70%的教师认为预习对学生有一点帮助,3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会不听讲,4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容易开小差,说明很多教师对学生预习是有顾虑的,形成明显的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教学的矛盾,使老师想放手又放不开。

2.调查分析

(1)“预习后教”的方式有什么顾虑。学生预习后会有“不懂装懂”的现象,更容易造成认知假象,一方面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学习真实情况,课堂教学针对性减弱,把握不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知半解的认识和理解容易在心理上定格,教师很难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定格,反复强调和纠正容易把学生的认识搞混乱、搞模糊,把思维方式弄复杂。

(2)“预习后教”的内容是否有限制。普遍认为:“预习后教”只适合一部分教学内容,具体要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确定。从学生差异来讲,普遍认为程度弱的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弱、自控能力差,预习肤浅,甚至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预习了反而产生似懂非懂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很容易掉队。从内容角度来讲,普遍认为数学需要严谨的书写过程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而这些都需要老师规范和板演,学生自学很难把握好。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既想讲,又想让学生自学,很难把握。

(二)学生

1.问卷调查

全体七年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预习已经成为学习习惯的学生只有3%;6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预习但次数不多,他们一般在新授课前或者学习较多较难内容前预习;80%的学生因为老师和家长有要求,70%的学生预习时只把课本看一遍或者看完课本后做一些习题;70%的学生认为预习对上课有一点帮助,最主要的帮助是知道学习内容;30%的学生认为预习对上课有一点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容易开小差。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2.调查分析

(1)数学预习有没有必要。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老师只是让我们去预习,没有教给我们预习方法,只是简单地看一下课本、做一些习题,感觉预习效果不是很好;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很多内容,但是老师教学时还是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整堂课总是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既然预习和不预习都是这样教学,也就没有预习必要了。少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因为课前预习后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已经懂了、哪些还没有懂,上课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2)对于预习有哪些希望。部分学生希望:老师最好每次给我们预习提纲,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预习。部分学生希望:老师最好教给我们预习方法,不用每天给我们复习提纲。部分学生希望:老师上课时要检查预习情况和效果,我们就会更自觉地预习。部分学生希望:老师上课时要根据我们的预习效果教学,我们已经懂的就不要讲了,我们不懂的要多讲,要讲到我们懂为止。

二、实践思考

我已经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积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我从初二新授课开始,对是否需要预习、如何预习、如何后教等问题进行了尝试和深入研究。

(一)是否需要学生预习

目前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是否需要学生预习还是争执不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张预习,我认为预习非常必要。《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预习就是一种应该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有效的、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指出:课堂实施倡导先试后讲,课堂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适当穿插教师讲解、师生对话。“预习后教”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要学新知、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答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反馈交流得到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和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预习后教”可以让数学教学更有效。虽然学生通过预习不一定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会集中到新课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目的会更明确、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后教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讲授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深入开展交流互动,更好地解答学生疑惑、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信心、培养自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二)如何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重心在学生,我认为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实用、有效,对于新授课的预习做到“四要”即可:一要把教材仔细看一看,了解学习内容,包括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和配套作业本中的习题,可采用“六字诀”阅读(查、划、写、记、练、思);二要深入想一想内容,明白知识联系,包括新旧知识、新知之间的联系,这个环节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有效复习;三要把问题充分提一提,确定听课重点,包括自己还没看懂的和还想了解的内容,建立问题发现单;四要把练习认真试一试,检验预习效果,包括例题中没完成的部分和例题后面的做一做,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继续深入查找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预习之后如何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一定能读懂一部分,同时必然存在对一些内容的理解比较肤浅、模糊、未知甚至错误。因此,后教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预习效果、集中讨论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后教的重心在教师,我认为方法可以适当细分,但操作性和实用性一定要强,重点要抓好反馈交流和巩固提高两个环节。

课堂流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时间为1~3分钟)

——情景引导(师生创设),达到激发兴趣、咀嚼学习目标的目的。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时间为5~8分钟)

——过程:根据自己预习时建立的问题发现单自主学习,组内由学科长组织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组间交流。先小组讨论,组内解决个人问题,然后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生成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黑板展示,规范学习(时间为3~5分钟)

——小组深度讨论后,迅速将各个小组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进行班级规范学习。

梳理优化,解决问题(时间为15~20分钟)

——教师快速利用逻辑归纳法进行分类、标记;本着“先易留难”的原则,组织学生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

意义提升,体验成功(时间为1~3分钟)

——小讨论后学生概括收获、意义提升,教师激励表扬。

三、感悟

(一)新课改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估计学生已知、想知、能知、难知和怎知,尽可能把握学生现实起点;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现实起点的估计和教学终点的把握,尽可能找到一条从起点通向终点的更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时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与追问,尽可能深入开展多向的互动交流并努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具备六大新基本功:1.学会有效备课;2.学会有效上课;3.学会有效评课;4.学会有效科研;5.学会有效学习;6.学会有效成长。

(二)学生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由过去线性预习到结构化预习,由过去感知预习到理解性预习,由过去被动预习到自主性预习,由过去低期望预习到高质量预习。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结构预习,由课内指导预习到课后自觉预习。

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由过去等待学习到积极学习,由过去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过去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由过去低效学习到高效学习。核心问题: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学习能力,由个体接受学习到合作发现学习。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以全新数学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大力开发自己的潜能。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