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活动课拓展学生阅读面

2015-09-10 08:07黄亚贞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黄亚贞

摘 要: 语文科的主要任务是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中学生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工程”。

关键词: 语文活动课 阅读面 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瓶颈现象,有人全盘否定课本的示范作用,主张大量引进课外精美时文,采用“题海战术”对付中考;有人对此高唱神秘主义,主张全凭考生的心灵感,既不重视课本教学,又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强化训练,只求学生在考场上“凭着感觉走”。以上做法,未免失之偏颇。针对农村中学生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试存在的种种困惑,在语文课时增加语文活动课,开展快速阅读训练,把课内与课外现代文阅读加以联系,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认知快速阅读的基本原理

语文活动课的展开,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快速阅读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1.内容

(1)快速阅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快速阅读是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所进行的阅读活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知识量急剧增加,有效提高了阅读速度,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比别人多一部甚至两倍的知识。这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同学来说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

(2)决定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阅读心理学家们的研究,阅读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认知阶段。读者通过眼球运动,捕捉读物上的文字符号。文字符号以光波的形式反映到人眼视网膜上,引起兴奋,然后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言语区,从而认识这些文字符号。

二是理解阶段。文字符号在人脑的言语区引起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理解这些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三是评价阶段。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观点、内容、社会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判断,从而了解文章的价值。

四是创造阶段。是指在理解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从文章中引出新思想、新认识的过程。

2.要求

(1)科学的认知形式。克服诵读的毛病,养成默读的习惯;扩大视距,整体认知。

(2)高效率的理解技巧。其中包括根据字形和造字法推测词义;根据构词推测词义;联系上下文推测词义。如用压缩的方法理解长句;根据长联词理解复句;根据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根据段落主句抓住段落的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寻找文章主题段,主题句,把握中心思想,根据组织材料线索把握文章的内容。

(3)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如根据文章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和社会效果的好坏,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文章的价值。

(4)多样化的创造方法和途径。如通过读物的批判和完善、补充,得出新观点。

二、快速阅读的变化

语文活动课归根结底是尽量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情,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活泼地动起来,且动得有价值、有新意、有活力,就必须不断尝试新的组合,新的形式。要想旧中求新,就必须稳中求变。

1.变状态。单调乏味、缺少变化的课堂绝不能吸引学生。只有新异的刺激才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活动,一堂语文活动课,教学状态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真正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在一堂课中,除了发放练习卷,选取好文章,出些阅读试题给学生完成之外,通过评价,使学生理解阅读的文段。还可以发放选文,一个题目也不出,请学生反过来出题,完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程。在出题并完成之中,提高阅读能力。变完成考题为出好考题,学生的出题定会千奇百怪,注意力定会十分集中。在这种教学状态丰富变化的流程中,学生不仅会兴趣盎然,表达能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2.变角色。这是类似游戏的课中活动,游戏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是极具魅力的。让学生以各种角色和身份在设定的情境中体验和创造,对于激发脑力及学活课文无疑是相当有价值的。

3.变感觉。每一个体的学习特点及类型都有所不同,有的偏向视觉型学习,有的偏向听觉型学习,有的偏向动觉型学习。一堂语文活动课要尽量使全体学生充分活动,丰富体验,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因此,在组织语支活动课中我们应注意变换感觉的角度,让学生对信息有更全面、更生动的感知,使其形象思维、意志情感得以更活泼、更迅速的发展。

三、找准突破口,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活动课阅读训练中,我们试图“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在活动课过程中,精心设计配套练习。一篇文章摆出来,囫囵吞枣地读一两遍是没有多大益处的,要理解文章的意图,内容的构建,篇章的安排,遣词和造句,真正吃透才能在阅读中提高。这是学会快速阅读的目的。

快速阅读,必须注重字词。读书做学问必须脚踏实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的掌握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活动中依然要重视字词的融会贯通。时代背景的介绍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如把初三年课内教读课《沁园春·雪》作为活动课内容,就应很好地介绍它的背景。此文写于1936年2月,当时已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伟大胜利后的中国工农红军,正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全国上下抗日激情高涨。面对祖国壮丽的山河,联系当前的战争形势,作者借鉴抒情写下这首词。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那么对词中激昂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很容易理解。

再者,发给学生的配套阅读文《窗外》,同学们很容易找到其传神之处。活动中要抓住精彩段落进行研读,文段的难点往往不攻自破。窗外只是一堵白墙,看到的人却能虚构出多么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图画,对一个不能动弹悲观失望者是何等鼓舞,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会替别人着想,其品德是多么高尚,当一切真相大白时生者是何等感动。阅读时读者亦会被感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文后设计的题目都能对答如流。

总之,我们努力地在语文活动课中探寻一条既能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子,又希望在初三年的语文教学中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现如今的中考方向,使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快速、高效。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