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旺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做了具体阐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努力探讨有效教学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摒弃陈旧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而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使学生达到自主阅读,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边阅读边自主质疑。“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导向,往往也是学习的动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与课文毫无相关,不着边际。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大胆发问的学生。接下来我说:“一节课,时间有限,一篇文章,思想内容有重点,多问不如精问。”于是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质疑释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在班上汇报,再由全班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够紧扣课文内容提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提出许多切合课文重难点的问题:“库伯的彩票是父亲帮他买的,为什么中彩的不是父亲,却是库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家生活很拮据,是父亲帮他中的彩,为什么他那么坦然地派人把奔驰汽车开走?”“好不容易到手的汽车被开走了,我家还是一无所有,课文却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不正是阅读本文,深入理解本文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让学生自读自悟,发表见解。有了问题,学生便会急于寻求问题答案,而问题来源于文本,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充分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如上述所谈教学《中彩那天》一课,由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后,我相机引导:“同学们,你们的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想从中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再细读课文,了解真相,发表看法。”通过再次研读,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库伯是父亲的同事,让父亲替他买彩票,并由父亲代管,足见了库伯对父亲的信任,而父亲事前就在中奖的那张彩票上作了k字(代表库伯),说明父亲做事不含糊,与同事交涉一清二楚。”“道德不分贵贱,诚信不分贫富,是属于库伯的汽车,他当然要开走。”“因为父亲诚实守信地将属于库伯先生的奔驰轿车还给他,我们一家人虽然失去了轿车,但是明白了诚实守信是高贵的品质,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精神财富。”还有一些同学谈到了自己读后的感受,有的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这样做了,别人就会信赖你,而你自己也问心无愧,心中充满快乐与幸福,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和充实是金钱和物质换不到的。”还有的说:“人穷志不穷,不能因贪求眼前的财富而丢掉一个人原本应有的信义。”……这些不都是教师放手学生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晶吗?当然,学生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为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上课时,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是发表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合作交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启迪。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使学生改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尽力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
如四年级上册语文《乌塔》一课,讲的是“我”与一位14岁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相遇,彼此倾吐对小孩独自出远门旅游的看法。在教学时,我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乌塔14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视野有限,几名起来回答的学生所说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非常局限。于是,我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经过交流探究,在小组汇报阶段,有些人持赞成观点,他们的理由是:(1)外出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外出旅游可以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走出去怎能亲身体验呢?……也有些人持反对意见,理由是:(1)乌塔才14岁,没有生活经验,遇到危险怎么办?(2)乌塔虽然做了长途旅行计划和必要的准备,但危险难以预测,如果她能有个大人陪同就更好了,等等。面对学生如此充分的理由,教师又何必说明自己的观点呢?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主阅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