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5-09-10 07:22孙明明王攀
考试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政治课支架情境

孙明明 王攀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提及支架式教学,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观点。诸如,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教学先学后教的一种新型方法、策略;支架式教学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概念框架,为学生自主探究指引方向;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备课、授课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思想……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所谓支架式教学,是以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框架,这种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需要的,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和知识体系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形成完整、明了的知识结构框架。简言之,就是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最后移走“支架”,使之成为已有“大支架”的一部分,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之学会综合运用,实现“点、线、面”的完美结合。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1.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受飞速发展的电子科技的影响,手机、电脑的普及使现代高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使之思维更活跃,知识面扩大,加之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已有了一些自己的世界观,并且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许多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学生不再愿意充当传统教育模式中“被牵着鼻子走”的角色,更乐意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课堂中要做的是寻找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驾驭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有些相对枯燥乏味,教师与其费尽口舌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如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把任务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使之在拥有完成任务成就感的同时获得知识,从而减轻教师负担。

3.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学时、课堂秩序等种种因素影响,不愿意或不敢放开课堂。因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习惯“接受”的同时丧失自主观念,仿佛在教师的充分指引下迷失自己。而支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大胆放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而且新建立的“支架”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融合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1.搭建支架。

教师围绕三维目标,根据本班学情,分析教材内容,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将教学任务加以分解,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这个基本支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常用的有图表、问题、建议等。在这个环节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有充足了解,以便选择最佳方式。例如,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入新课后可以给出本课的支架结构图:

这个支架图给出后,学生便对本课内容有了清晰的把握,然后进行自主探究,对其填充血肉,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2.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其实质就是引导其进入知识框架中的某一个位置,使之发现已有经验的不足或者产生探索兴趣。要求教师创设最佳问题情境。例如,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情境:“年初,某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一年市政府承诺要做的实事完成情况,公布市长承诺市政府在新的一年将继续为群众办好的23件实事,其中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40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以上。第二,新建乡村柏油路1579千米,使94%的行政村实现通柏油路: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再建设600个生态文明村。第三,建成市、县两级疾病控制中心和市传染病综合门诊楼,新增城镇参保职工6万人。第四,改造旧校舍20万平方米。设计探究: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的承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而市长关注的问题恰恰是上节课《政府的职能》中的知识点,可以理解为最近发展区的起点。并且市长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有责任对人民负责,出示的问题情境便是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人民负责的表现,从而引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一系列内容。最佳问题情境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这个情境是学生沿着支架探索求知的前提和保障。

3.自主探究。

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探究的大体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其进度和方式,做到“眼要尖、耳要灵、手要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给予一定启发。随着教学不断进行和深入,教师可根据情况逐渐减少参与,尽量使学生在概念框架中完成自我监控和探究。例如,在《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中,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对本课基本内容进行框架式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基本支架。当教师完成村委会的含义、性质、法律依据、原则等村民自治内容教学后,学生便有了范例支架,这时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居委会的含义、性质、作用、形式等新知。

4.协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强调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交往性、互助性和合作性,使学生在讨论、沟通、交流等群体活动中完成探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冲突的复杂局面变得协调一致,最后与教师共同分享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教师在设计“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有关学校收费问题的模拟听证会。设置8种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全班划分为8组抽签决定身份,进行讨论,发表本组意见。这八组分别是:(1)教育局;(2)高收入家庭代表;(3)普通收入家长代表;(4)外来打工家长代表;(6)学校校长代表;(7)人大或政协代表;(8)相关媒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在互相争论中表达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产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模拟听证会的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反映新课程标准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完成对本课知识的支架建构。

5.效果评价

支架式学习是学生在不断反思和探究中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效果评价是与问题探索一体的。评价方式根据情境决定,可以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当然,高中生具有自我评价能力。评价是内容可以是各方面的。例如,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活跃程度,是否完成对所学新知的建构,等等。效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转化为能力,促进其学有所用。例如,完成《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一课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如果你是市长,你会做些什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写一篇小论文”。作为评价的依据,相信会比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收到的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孟艳华,唐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教研,2014(17):9.

[2]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49-50.

[3]高穗.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30-33.

[4]潘梅红.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刘鹏.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支架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