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细微处的磅礴之势

2015-09-10 05:00朱通明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山陵钟山陵园

朱通明

“巍巍”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高大壮观的样子”,后又引申为“崇高伟大”之意。“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一词,看似只修饰了中心词“中山陵”,但从整篇课文来看,“巍巍”所包含的意义实则涵盖了整篇文章,并且在文章的各处有意无意地表现了“巍巍”高大壮观、崇高伟大的词义,在点点滴滴处呈现出磅礴之势。

课文开篇写道:“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首先交代了中山陵的所属地南京,并且交代了南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南京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现在又是江苏的省会,是华东长三角辐射带推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城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山陵的所属地——南京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这也就映衬了中山陵的不平凡。

接着,课文又介绍了中山陵所处的地点——钟山的有关情况:“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 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这些描述,处处体现了钟山的与众不同,显示着它的壮观。难怪孙中山先生“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地势开阔,风物优美,气概雄伟,景象万千,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究竟是孙中山先生选择了钟山,还是钟山在等待着孙中山先生?中山陵在钟山,是巧合,还是神作?历史和自然总会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实中,中山陵的壮观又怎能离得了钟山这坚实的后盾。

随后,课文又介绍了陵园设计方案的形成:一是通过竞争产生;二是参赛方案密封评比;三是有众多中外建筑师参赛;四是入选方案表达的涵义深刻,极具意义。在20世纪20年代,这种规格高、范围广、规模大、组织严密的竞评方式实属罕见。而且,入选的“钟”形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天文、地理、人情、文学、汉字、民愿等各方面因素,结合了中西方优秀的建筑技法,创意之新颖,考虑之精细,立意之深刻,恐怕放到当下,也是难以有人超越的。

如果说一台运算神速的电脑需要有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撑,那么,“巍巍”中山陵的形成怎么能少了钟山那样的硬件设施和“钟”形设计方案这样的软件呢?没有了这两样事物,中山陵谈何壮观,谈何伟大?

请看课文对陵园施工的介绍:陵园从1926年1月开工,到1931年10月竣工,前后用了6年时间。单从时间上看,不是绝对的长,但我们考虑到中国这个时期军阀混战、国共之争等因素就会发现,能完成这么一项大工程实属不易,在那时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所以,单是从施工上看,中山陵就有了磅礴之势。

在接下来对陵园区域规划的介绍中,“陵园依南北中轴线, 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距灵谷寺、西距明孝陵各约1千米,其间以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的名胜联为一体”的布局,使得中山陵处在一个中心位置,“虎踞龙盘”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法国梧桐担当行道树的6千米长的陵园大道“浓翠蔽日”,加上道外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的“莽苍深邃”的林丛,使人不由得被陵园的沉然大气所感染,“逐步进入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课文的后半部分进入对中山陵主要建筑的介绍中。主要建筑处处体现着大气。“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 “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的陵门,碑亭中有“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到祭堂需要经过290级台阶,祭殿前的大平台“宽135米、深30米”。站在位于全陵制高点的大平台上,“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这或许是“巍巍中山陵”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份崇高的感动吧。

而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 “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室内是黑色花岗石圆柱、黑色大理石护壁,既符合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又彰显了其宏伟的气势。

课文最后对墓室进行了介绍。这是中山陵的最后一站,也最能体现陵园“巍巍”之崇高伟大磅礴之势,因为墓主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为改造旧中国而耗尽毕生精力,为中国的民主革命留下了珍贵而坚实的遗产,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伟大的人物才配得上壮观的陵墓。这时再转向课文中对中山陵建筑的介绍,我们会发现,其中不少建筑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天地正气”“民族、民权、民生”,革命家的浩大胸襟和中山陵建筑的宏大壮观在大自然的见证下相得益彰,我们终于明白:巍巍之势原来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完美,也展现得最为酣畅。

猜你喜欢
中山陵钟山陵园
游中山陵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金钟山秋色
风雨90载中山陵
走进陵园(外一首)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
青年学者风采 钟山
钟山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陵园艺术雕塑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