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坦纳阐释学视角探讨译者的主体性

2015-09-10 07:22李可
考试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三体

李可

一、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及现状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原作者和原文,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实现“文化转向”,目的论、操控论、阐释学、解构主义等理论应运而生,译者地位得到提高。本雅明认为,为了实现语言的大同,译者必须在忠实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其自由权利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巴斯奈特指出,翻译并不是对原文一个亦步亦趋的过程,而是要主动把握甚至吞食原文,为我所用。勒弗菲尔表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重写,翻译史就是文学创新的历史。我国学者许钧提出:“可以把译者视为狭义的翻译主体,而把作者、译者与读者当做广义的翻译主体。”查明建和田宇则明确地给出定义,“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达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审美创造性”。

二、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是关于文本解释的理论,最初用于为宗教经文和哲学经典等做出解释。在经历了“古典阐释学、浪漫阐释学和哲学阐释学”三个阶段的发展后,阐释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斯坦纳在著作《通天塔》中将阐释学和翻译研究融合起来,在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步翻译法,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信赖”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即译者相信自己选择的文本有意义并且自己有能力对选择的文本进行解读。“侵入”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然会受到观念上的冲击,必然要“入侵”原文以取其精华,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背景去理解原文。“吸收”指的是译者根据自身理解自主选取翻译策略的过程。“补偿”的过程中,译者尽力恢复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平衡。在这四个翻译步骤中,译者主体性都得以彰显。

三、科幻作品《三体》翻译与译者主体性

1.关于《三体》及其翻译

刘慈欣的著作《三体》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该小说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已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星云奖,并被搬上大银幕,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小说第一部《地球往事》于2014年11月在美国出版发行,英文版名为《三体问题》,译者是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该书的翻译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重要的一步,具有极大的意义。

2.译者主体性在《三体》翻译中的发挥

下文试以斯坦纳的阐释学分析模式对《三体》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尤其是译者如何处理原语文化因素。

(1)信赖。“信赖”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是译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文本的选择及认可。《三体》第一部的译者是科幻作家刘宇昆,其科幻小说《手中纸,心中爱》获得了2012年星云奖、雨果奖双奖和世界奇幻大奖。此外,他翻译的陈楸帆、夏笳和马伯庸的作品已经在国外发表,其对《三体》的翻译工作源于对科幻小说的浓厚兴趣,并在着手翻译之前就曾表示:《三体》本身已经是让人激动的硬科幻小说,我希望读者们能享受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三体》的英文版已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由此可以看出,译者认可该小说的价值,自身也具备翻译该小说的能力,“信赖”由此建立。

(2)侵入。侵入是译者理解原文的过程,受自身认知的影响,译者的理解往往是一种“偏见”。当译者遇到涉及文化和语言表达的“异质”时,受到对目的语文化先验理解局限的“部分”理解开始显现,这种打上译者印记的译文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例1.“邪乎到家必有鬼。”“我说的‘有鬼’是指没有鬼,是有人捣鬼。

译文:“Anything sufficiently weird must be fishy.”“I’m saying that there’s always someone behind things that don’t seem to have an explanation.”

例2.“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

译文:“He would serve any master whodangled money in front of him.”

在原文中,有的角色形象比较粗犷奔放,多使用俗语,对于这种语句的翻译,要加入译者自身对原文的解读。例1中一共有四个“鬼”,但都不是字面“ghost”的意思,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以英文行文规则对原文进行了处理,可谓恰到好处。例2中的“奶”和“娘”的处理,也是译者根据西方读者的“金钱文化”对喻体进行翻译的。这两例中,译者都将译入语的文化考虑在内,对原文发起了有效的“进攻”。

(3)吸收。吸收是译者进行创造性翻译的过程。斯坦纳指出,整个吸收的过程可总结为“从完全归化,即文化历史作品中的完全本地化,到完全陌生即异化”或两个极端之间。

例1.“那我是戴罪立功了?你们不是说那些都是歪门邪道的经验吗?”

译文:“So I’m working in the hope of redeeming myself by good service? I thought you told me that all my techniques were dishonest and crooked.”

例2.“……让他去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译文:“If we send him,he’d be a meat dumpling thrown to the dogs.”

从翻译可以看出,译文的特点一是通顺易读,符合英文读者对作品的期待,二是“牺牲”了原文中的一些说法,比如“大串联”“大检阅”“歪门邪道”“肉包子”,译者致力于采用归化的策略为英文读者解释这些陌生的概念,让读者易于接受。这个自主选择归化翻译策略的过程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4)补偿。作为最后一个步骤,补偿是对前三个步骤的补充,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加以弥补,以求实现译文的完整性。

例1.牛鬼蛇神。

译文:Compared to other .“Monsters and Demons”.(脚注为:Originally a term from Buddhism,“Monsters and Demons” was us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refer to all the enemies of therevolution.)

例2.知青。

译文:“educated youths”—young college students who no longer had schools to go to.

为了使这本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小说被英语读者理解,译者给“牛鬼蛇神”以脚注的形式加上必要的背景介绍,而对于“知青”,则通过标点符号在文内加以解释,这些都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四、结语

本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的视角,从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方面分析了《三体》英译本,通过实例论证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和发挥。本文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初探译者主体性这一内涵丰富的课题,希望对拓展译者主体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

[2]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BenjaminWalter.The Task of Translators[M].Harry Zohned.1969.Illuminations.New York:Routledge,1923.

[4]BassnettSusan.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Literary Translation [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8.

[5]AndreLefever.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 Mu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查明建,田宇.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

[7]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8]Steiner,George.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猜你喜欢
斯坦纳阐释学三体
《意象之美
——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简介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Faster Approximation for Rectilinear Bottleneck Steiner Tree Problem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舒曼钢琴携斯坦纳亮相2014美国NAMM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