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童话的语文味探

2015-09-10 07:22薛祖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树小鸡猴子

薛祖红

一篇童话教材的价值不仅仅是要给孩子智的启迪、理的熏陶,还要能以那些新奇的幻想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能把学生引入爱听、爱说、爱读、爱写的语文境地,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童话的教学迫切地需要教者能遵循童话特色和儿童特点,在“阅读”与“表达”之间即时链接,教出童话的“语文味”。

一、立足童话的儿童视角,构建表达情境

苏教版第二册教材中,《世界多美呀》一文描写了小鸡出壳的经历,通过小鸡的眼睛观察世界。文中的“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菌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这句话活泼优美,韵律鲜明,是一处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好范例。笔者试教时,从省略号入手拓展积累,当堂背诵,造句运用,进行扎实训练。然而,孩子的兴致却不高,有趣的童话教学也成了基础训练课。第二次,笔者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进行了以下尝试。

在孩子用多种方式感受叠词的色彩美和韵律美之后,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鸡出生了,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想去更多的地方瞧瞧。请你们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记忆储备,笔者还精心准备了一些孩子们熟悉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把孩子们带回记忆中最美好的风景之中,他们纷纷争当小鸡的导游,兴致盎然地介绍着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小鸡,我想带你去乡下,那儿油菜花是金灿灿的,桃花是红艳艳的。”“小鸡,我想带你去七星湖,那儿湖水是碧澄澄的,草地是绿茵茵的。”“小鸡,我想带你去怡心园,那儿桃子是红通通的,葡萄是紫溜溜的。”……

回想当时孩子们的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导游”的角色将他们带进了童话的情境中,与童话中的形象进行着亲密接触,趣味对话。童话情境下“阅读”与“表达”的即时链接,既体现了童话教学的人文性——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又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表达练习,体现了童话教学的工具性。

二、品味童话的言语形式,促进语感养成

儿童喜爱童话,也因为童话有着优美活泼的语言、精致的节奏韵律。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写了什么,更要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怎么写的。

1.关注“妙用的字词”

每一个言语内容的呈现都借助于言语形式,童话也是如此。总有一些妙用的字词散落在童话里。在童话教学中,努力聚焦童话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在丰富的语境中引导儿童用心触摸、理解、品味、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师二附的钱冬梅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关于“多”的教学就是如此。

师:这里有个生字朋友,它是——多在生活中找找它。

生:很多、许多、多少……

师:你看我长得多高啊!这里的“多”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很高。是指特别的意思。

师:花儿开得特别特别的美,可以说——春天花儿开得多美啊!你能不能用“多”说句话呢?

生:我的裙子多美呀!我长得多帅呀!……

师:小松树觉得自己高不高呢?小松树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句子,把“多”强调得特别重,小松树的骄傲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由文本出发,在借助课文阅读和已有生活经验识记、理解、运用词语之后又回到文本。从孩子们课堂上所说的精彩句子和后来惟妙惟肖的角色朗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儿童对小松树骄傲形象的感悟,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关注“独特的结构”

低段教材中童话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单线型结构、对比型结构、反复型结构。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课文,故事以反复型结构向前推进。薛法根合讲下来,孩子们就把这个句式熟记于心,神态、语气皆是活灵活现了。

然后,发现秘决,学着独立讲述。薛老师说:“下面两段老师不讲,你们会吗?你有什么秘诀?”孩子们自己一探究就发现了结构反复的秘决。于是,从“能讲”到“讲生动”再到“补空讲”最后到“独立讲”,故事的讲述便水到渠成了。

抓住反复的结构,让孩子在讲述中模仿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在表达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精彩段落,完成了对童话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可见,关注结构,不是繁复的分析,冗长的讲解,而是用各种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发现童话的魅力。

三、归于童话的人文精神,表达多元体悟

儿童喜爱童话,还因为童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是童话给予儿童的精神食粮,它纯正、多元,让孩子的心灵臻于宪美。然而,孩子天生不喜欢说教,说教性的课堂会让童话的魅力大打折扣。

要让童话的营养自然地滋润儿童的心灵,教师可以从语文的角度把握童话,借助“阅读”与“表达”的链接,让“传承”和“规训”以语文的方式滋润孩子的心田,领悟童话的人文精神,品悟多元的情感,使童话故事化育为“我”的精神养料。

仍然以薛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为例,整节课没有“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也没有“你想对猴子说什么”,更没有“猴子后悔极了,它会说什么”,而是顺着童话的纹理,设计了续讲故事的环节:正当____的时候,一只____对猴子说:“____”猴子一想:“____。”于是就____。仍然是课文的构段句式,思维之门被打开了,孩子们往学着用句式表达的同时,独特的感悟也在故事的续编中展现出来了。

孩子的感悟是多元的,或许不够准确,尚显稚嫩,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好的童话是可以让人有所感悟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让孩子产生自主表达的欲求,有没有给他们自然表达的方式。

尊重儿童接受童话的心理特点,遵循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律,寻求“阅读”与“表达”的内在联系,进行即时的、无缝的“链接”,使儿童领会童话的意蕴,习得童话的言语形式,品味浓浓的“语文味”,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地。

猜你喜欢
松树小鸡猴子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小鸡想飞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松树
猴子出海
松树
永远的新猴子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