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锋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课堂的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这本质上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有效提问则是燎原课堂的星星之火。这不仅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也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讲究目的性
我觉得问题的设计首先得有目的性,围绕什么来设置呢?以《孔乙己》第二课时为例,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为此,我们在精彩课堂这一环节设计的首问是“找出文中对孔乙己进行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概括出其性格特征”。文章是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来凸显人物的形象的。学生经过对预设题目的思考,非常清晰、深刻地体会到了孔乙己的各种性格特征,也水到渠成地认识到文章的主旨。这样的内心体悟更能永久地镌刻在学生心田,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2.讲究动态化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同样,一个学生也是一个世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有效性提问也应具有动态化,而非一成不变,应让每个学生都机会均等。比如:在《窗》的品读环节中,课件上只出示一个问题——文章里的人物是什么关系?学生自然顺畅地回答:“同伴。”既而,老师趁热打铁,进一步连续发问:“他们的关系是不变的伙伴关系吗?这两位病人分别做了什么?他们享受到了哪些?……”逐层的抽丝剥茧,让问题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施展空间。提问有了层次性的动态变化,怎能不勾起孩子们答题的欲望呢?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疑问,努力地思考着,注意力也很难分散了。
3.讲究思维性
有效性提问应该具有思维性,包含“选择性思维”的问题:“这是仅有的赏析角度吗?还有其他的途径吗?”这是拓展性思维。另一种是“前瞻性思维”的问题:“如果范进没有中举结果会怎么样?”这是一种启发性推测。当然,这两种思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要相辅相成,互相融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足被动地思考。
4.讲究情感性
没有情感的人,他的生命里必然缺少阳光与芬芳,人生之路注定也将是惨淡无光的。问题的提出也得饱含情感。教学《窗》一文,有的老师对结尾是这么设计的:“请用一句话说说结尾给你的感触?如果你是靠窗口的那位病人,如果你知道你的伙伴是这样的一个人,还会安慰他吗?”这里蕴含了对文章情感的尝试体验,也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情感历程,对主旨的体验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效果,而非机械化地接受与宣讲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到文本中去,才能和作者达成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5.讲究挑战性
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可是,怎么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深度,又不陷于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呢?我认为,深挖文章素材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方法。我曾有幸聆听了省级赛教二等奖获得者胡慧君老师教授的《窗》,对材料挖掘得很深,让题目也出彩!比如,“《窗》这篇文章是第二作者刘根龙的翻泽之作,原题却是‘The hospital window’,即医院的窗户,你是如何看待我们课文的题目的?”学生思索了片刻,有人答道:“由医院的窗户改为窗后,更能让人联想到这是心灵之窗,是人心的美好与善良,更加符合主旨。”我想,如果胡老师备课过程里没有对文章背景材料作这样深入的研究,那这画龙点睛之笔,怕是难觅踪迹的,整堂课也不会让学生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6.讲究针对性
老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将所有问题集中整理,进行梳理,然后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的困惑。我特别喜欢在课外文言文里采用这种策略首先,我当堂规定学生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一篇训练文章,接着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再让学生互助回答。假如不能解决,我再加以辅导。这样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切实解决了学生急切要弄明白的问题。这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肩,不悱不发。”
二、肓效性提问的误区
1.忌重复
曾经无意间听到一位老师就一个问题反复强调了多次,讲台下的学生听得很清楚了,有的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我想这就好比一道菜,每天都吃,那它最终也成不了舌尖上的美味,因为物极必反所以,提问要干脆利落,忌重复哕唆.
2.忌单一
问题的提出要有传承性,不能孤立、单一,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这就好像我们写文章,要保持整体性、延续性。在《范进中举》里,我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设计了如下题目:“①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这两题实际上是由物质变化上升到精神变化,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主旨。
3.忌死板
题目的回答也不能过于死板,而要有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都可以说,都会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在《孔乙己》中,我们设计了这道题目:“孔乙己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他死了?谁也没见到。他没死?也不知他去哪里了。请你发挥想象力,以《新编孔乙己》为题续写一下。”学生在此题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他最后中举了,以前嘲笑过他的人都来讨好他。可是,好景不长,他因被人检举作弊,又被取消了功名。还有的说他到了一个没有封建统治者的桃花源,依靠自己的学识,开办学校,当了校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等等。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浓烈起来。
4.忌无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有效提问后少不了评价、这既是对学生答题的点评与总结,也能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大有裨益。这样的评价对后进生可谓见效相当明显。
总之,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归结到本质上,就是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经过努力探究问题,都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关爱每个个体,保持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掌握好解题方法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每次精彩的回答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