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5-09-10 07:22陈斌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陈斌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滋润学生的心田,净化学生的灵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些综合效应的实现,不是只靠教授语文知识能实现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育等方面合理巧妙地加以渗透,就有可能比较理想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综合效应 教学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要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怎样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怎样才能不只是“单打一”?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只满足于会识字、读文、懂意,更应注意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美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渗透,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不再苍白单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

一、何为渗透与为何渗透

“渗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1.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2.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3.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属于第三个义项,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巧妙的符合教育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到高尚感情的熏陶、崇高品德的感染,不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形成良好个性,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效应。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需要的不是震撼天地的狂风骤雨,也不是炎炎烈日的炙烤,而是温暖轻拂的春风,与绵绵飘洒的丝丝雨露。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与机械式的能力训练,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春风化雨”式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思想与感情等多方面的有效“渗透”,才容易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与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

(一)抓住作文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好的课文,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往往包含丰富与深刻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深刻地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通过种种方式对学生加以渗透,必将能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甚至崇高感情的震撼。在情感渗透方式上,根据课文的不同,可以选取不同的方式。既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如《背影》等饱含感情的散文,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抓住学生,如《再别康桥》等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更可以横向迁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比之知识情感的渗透,思想渗透是较高的层次,其作用直接指向教育的终极目标。对处于青春期思想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具有辨别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美的因素,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高雅的审美观,提高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心智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多得不可胜数,诗歌具有音律美、画面美、建筑美,教学中可以通过美读法,使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进入诗歌的意境;也可以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更可以在想象与联想中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画面美。

三、在语文教学进行渗透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渗透是相机点拨,启发诱导,而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渗透当然是启发,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启发,是一种轻松而不乏幽默的启发。我们在品味涵泳诗歌的美的时候,不必大讲美学知识,比如美的定义、美学的特点、美学的分类等。我们应合理巧妙地诱导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美,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不必再画蛇添足,喋喋不休。机械的知识传授,只能让学生闻而生厌,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渗透应合理迁移,不能喧宾夺主。语文教渗透中,有时必然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但迁移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游离课堂教学的主题之外,不能喧宾夺主。某次听课,执教者所教的篇目是《离太阳最近的树》,课文的主题是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列举了大量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事例。虽然教学效果不错,但在介绍这些事例时,花费时间过多,语文课上成了环境保护课。我认为执教者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差,偏离了语文教学的重心。这是语文教学渗透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讲,但要注意度,不宜过多、过深,只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的视野就可以了。

(三)渗透要力避“生硬”。所谓生硬,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程式化,一成不变,生搬硬套,或只注重条分缕析,头头是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只能使学生生厌,难以接受,无渗透可言。平实、自在,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学生实在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真切的感受,渗透才有可能,才能如雨露般悄悄渗入学生求知的心田。

(四)渗透要注意教态,和风细雨。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生动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得体的姿态和自然真实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共鸣,从而积极参与,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如若教师面容呆板,过于冷漠,或哗众取宠,过于做作,都难以顺利有效地对学生加以渗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有天文,有地理,有物理,有化学,有文学,有艺术……其渗透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如渗透得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可以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等方面扎下深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