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福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使初中教学任务可以很好地完成。但是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作者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以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学科,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具有极其广泛的意义,具有不同情感。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命发展的脉搏,可以将一个个不同故事记录下来,让人沉醉在知识的长河中。语文同时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可以衡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读和写是教学的重点,忽视阅读教学内容,造成整体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阅读教学,做好整个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的铺垫工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语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语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起来,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将作者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出来。如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苏轼文章的豪迈,读鲁迅的文章可以体会出鲁迅的愤世嫉俗,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过程中感受出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读课文中的内容,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阅读、认识、记忆、思索、想象等一系列活动,让人对文章中表现出的内容进行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丰富情感。
2.语文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语文阅读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朗诵,增强学生语感。朗读是通过调动各方面感官,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感知,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印象。通过不同文种,如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得到情感和逻辑等的丰富,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性语感,为学生写作提供服务。
3.语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从中获取一些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洪亮、清晰、流畅的朗读,规范自己的普通话,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通过掌握这项技能,对自己的语调和语速进行优化,同时可以在读的过程中缓解学习压力,享受其中的阅读乐趣。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当前语文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还是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学生在被动状态中学习,呈现出单一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对语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形成一种常规模式,先对课文背景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字词教学、课文讲解、课后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上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阅读,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语文教学整体效果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影响学生学习整体效果。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地区的教学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比较深,学校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一般情况下只讲授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往往会带过,这样使学生掌握知识上具有一定的机械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认上也只是参照教参标准,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其他方面的困难得不到解决,使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变通,使课文本身具有的韵味消失,造成学生语文素养没办法提升。
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业负担是相对较重的,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应付教师的现象,快速阅读,对文中内容的熟悉度不够,无法深入感知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文中自然的魅力,无法感知其中要表达的东西,更不可能对其形成自己的见解,使自己融入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不能养成阅读习惯。另外,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读碰到的问题不去解决,没有养成摘抄记录的习惯,没有办法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当前教学理念,积极贯彻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标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文中教学情境再现,在学生意识中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文中内容的有趣,体会其中内涵和底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变色龙》一文,从文章主要内容来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一种动物,学生如果阅读不仔细,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就会停留在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而在不同环境中变色的层面,不会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情感,不能真正理解人物性格中的可怜和可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变色龙的录像,老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奥楚蔑洛比喻为变色龙的原因。
2.丰富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将课文分为多种类型,如朗读型的、文学欣赏型的、活动型的、积累型的、整体感悟型的等。如《星星变奏曲》的内容和形式是很美的,可以将其按照朗读和文学欣赏性文章进行讲解。《敬业和乐业》这类较为严密的文章可以将其按照思维训练和探究型课程进行讲解。
3.注重积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习惯,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收集词汇,让学生养成摘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习惯,从而加深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知识量不断增加,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背诵和朗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都有所提升,为今后学习理解打好基础。
四、结语
在当前新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5-206.
[2]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8:108-109.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79-81.
[4]代赐惠.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32.
[5]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