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金
摘 要 叙述了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坚持“少教多学”的理念,采用“自主学习引导策略、学习起点贴近策略、科学思维促进策略、间接和直接经验结合策略、多种感官统合策略、小组合作探究策略”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 少教多学 学生动起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少教多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得少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行动起来,更多地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遵循“少教多学”的理念,可采用以下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策略。
1 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组织、协助的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学生的“动”首先表现为思维的灵动。学生在自学时,外在表现是“静”,而大脑正进行着积极的“动”的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内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主导”的水平。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结构化的“问题串”,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自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针对教学内容预设的“问题串”中的问题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根据问题串自主学习,能更有效地与学习材料发生互动,步步深入建构知识,达成目标。
如在“地面上的动物”一节中,教师可设置如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串:
(1) 观察家兔,家兔身体可分为哪几部分?体表被毛对家兔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2) 家兔的膈将体腔分为哪两部分?每个腔内主要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的作用与人类的器官相似吗?
(3) 家兔的生殖、哺育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家兔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4) 想一想,狗、马、猪有哪些共同特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运用自主学习引导策略时,教师要注意:先期预设的问题在教材上最好可以找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开始时接触的问题不难,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对自主学习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实性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观察图片等进行认识;对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规则或原理等,教师要考虑学生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理解、收获。
2 学习起点贴近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拥有的概念、经验、能力就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准确地定位教学起点,能够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方便学生建构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师提出问题:家兔器官的作用与人类的器官相似吗?”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人体器官的知识,使家兔器官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人类器官的知识相联系,增进学生对家兔内部器官的理解。
再如,在“血液循环”教学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结构等知识,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然后,提供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顺利理解血液循环这一难点知识。再辅以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运用学习起点贴近策略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水平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果学生因遗忘或缺乏常识、经验等造成学习起点不同,教师要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补救,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来弥补知识缺陷。
3 科学思维促进策略
人的认识遵循着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生物学教材安排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顺序编排的,也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遵循思维发展过程,使学生体悟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思维。
如,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课中,教师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生态系统中草与鼠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用语言来描述“草与鼠”的关系以及建立“草与鼠”关系的坐标曲线都属于抽象思维,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开始发展,因此理解有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设置两个教学环节:① 观察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② 用草和鼠的模型模拟草原,让学生合作摆放,通过增加视觉和触觉的感官活动,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并通过画出曲线图理解草与鼠之间动态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建立抽象思维,解决难点问题,实现手动、口动、互动等。
运用此策略时,教师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动画或视频、实物、模型等,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的建立打下基础;对于难点内容,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制作模型等直观方式,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使学生发展理性思维,形成科学的概念,同时能够减少教师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4 间接和直接经验结合策略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要让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如,盐腌黄瓜、糖拌西红柿时,会流出大量的汁液,这个生活常识对学生理解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很有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生活经验,结合图片、动画让学生自学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原理。
运用直间接经验结合策略时,教师要注意深入了解学生,课堂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挖掘学生已有经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感性经验,通过演示、分组、模拟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体验平时不易观察的生理过程和生命现象。对于无法在课内进行的实验,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如栽培植物、饲养家蚕等小动物、参与社会调查等,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建立直接经验,为理解间接经验打下基础。
5 多种感官统合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采集信息的通道是不一样的,有视觉优先型、听觉优先型、触觉优先型等。同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与单一感官活动相比,能够从不同的途径激活大脑皮层上的中枢,增加大脑皮层不同中枢之间的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时,教师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多通道参与,促进大脑的认知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如,在进行“花的结构”的教学时,教师设计赏花、闻花、解剖花、探究“花的结构”等环节,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活动,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丰富的心理表象,从“形”动到“神”动,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其理解能力。
运用多种感官统合策略时,教师要注意采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加学生视觉、听觉信息;制作各种模型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视觉、触觉信息,如细胞模型、生态球模型、神经元模型、人体气体交换等;通过讨论交流增加语言刺激。通过多种感官对大脑的激活,丰富学生的表象,最终实现主动思考。
6 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在智力上,有的理解能力强,有的记忆能力强;在思维上:有的偏重形象思维,有的偏重抽象思维,有的严谨,有的粗心等;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各异,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有差异。而合作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学生自学时的缺陷,在协商、会话中达到对问题的共同理解。
如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中,画出生态系统中“草与鼠”关系的坐标曲线图是难点,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组内合作摆放模型,小组成员发挥各自长处,讨论、交流最后画出曲线图。由于每个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画出的曲线图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安排各小组分别将曲线图贴到黑板上,全班进行讨论,让小组代表陈述各自理由,思维碰撞,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顺利地解决难点问题。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策略时,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有效性,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后产生问题的合作更有价值。小组讨论的问题不是盲目的,教师课前要预设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小组讨论,针对难的问题,小组讨论的效果较好。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预留出小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
[2]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