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策略微探

2015-09-10 07:22褚文伟
中学物理·高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摩擦力课题高中物理

褚文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可或缺.笔者环顾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首先分析问题,接着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改进.

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现存问题分析

1.1 重课题记忆,轻课题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指导,而是一针见血的进入新课主题,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死记硬背一堂新课的结论或定义.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理解真正的物理知识,认识不到物理的美,另一方面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只能生搬硬套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不会举一反三.

1.2 简化课题引入教学过程

多数教师都简化了课题引入的教学过程,通常都是对新知识的引入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然后直接进入教学例题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例题的解题过程中.这样致使学生觉得物理的学习就是为了机械化的做题,不利于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习的乐趣.

1.3 课题引入无创新,陈旧单一

教师在课题引入中采用单一的、孤立的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的引入模式导致学生既不能对已学知识感兴趣,又不能很好的把新知识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不利于物理能力的提高.

1.4 课题引入主次不分

少数教师在课题引入中分不清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只是为了引入而引入,没有思考一节课的引入是否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概而论主次不分的引入,一方面致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的内涵,导致整节课都把握不住重心,而达不到课题引入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甚至有可能错误的引入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效率.

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

2.1 有效整合资源,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

在将新课题引入教学中时,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使新旧知识同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对物理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化的认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物理知识的长久记忆力,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

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注重重组和优化,看一看各个版本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处理的,确保教学更具科学性.

例如,摩擦力这一节内容初中学生已经有所涉及,在高中不同的教材中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分析各个版本的教材,有利于课堂教学导入更为有效.

2.2 提供对比性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接近概念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对客观事物的归纳和抽象,我们在导入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对比性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共性特征,接近概念.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学习“弹力”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之第三节《摩擦力》教材首先回顾了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设置了“人推木箱”的情景,让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再通过演示实验,定量地认识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然后通过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并导出计算公式.

司南版必修一第四章《相互作用》之第三节《摩擦力》教材首先通过“迷你实验室”感受摩擦力,然后通过“实验与探究”定量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并在实例中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与交流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粗测最大静摩擦力.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之第三节《摩擦力》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然后通过小实验体验静摩擦力,并且通过实验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最大静摩擦力.

教科版必修1第二章《力》之第四节《摩擦力》教材在“讨论与交流”栏目,举出两个有趣的事例,由学生自主定性分析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在“实验探究”栏目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在“观察与思考”栏,分析静摩擦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以及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的范围,引出最大静摩擦力.最后通过图像展示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和最大静摩擦力,并且比较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感受到“弹性形变”,设计了A、B两组具有对比性的现象如图1所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异同.

观察与思考:这两类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在受到外力时有什么相同点,外力撤去后有什么不同点?

2.3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实验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作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是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学习的内容.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引入,可以引导学生快乐而且迅速的进入新知识的殿堂,在里面探索宝藏.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学习摩擦力这节课时,可以安排一个不公平的“拔河比赛”,从学生活动“拔河比赛”入手,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感受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还可以给学生表演小魔术:会爬绳的小玩具.

或是让学生自己实验体验:用左右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支撑一支铅笔,然后将手指向铅笔的中间移动,请观察手指最后停留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

这些新奇的学生能接触到的小实验,制造认知冲突,学生的求知欲被有效激发.

2.4 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利用物理史,科学家的故事和趣闻,创设愉快的物理学习情境.许多物理知识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具有物理味道的故事.

例如,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等,都富含物理学思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注意从这些故事入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欲望.

2.5 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

利用实际问题,启发概念原型,创设教学情境,物理知识大部分都是从实际问题抽象而来的,因而多数可以寻找到实际背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熟知的现象入手,挖掘出更切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能反映知识本质的内容,让学生去体验,去认知,去概括,甚至去创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更适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例如,學生对摩擦力初中就有了一定的认识,自行车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笔者在摩擦力学习过程中,可以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导入新课.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运动部位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用什么办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力、增加有益摩擦力? 试分析你骑自行车过程中,在水平路面用力蹬车和前后轮都杀死而车轮沿路面滑行的短暂时间里,前轮和后轮受到路面施加的摩擦力的方向.

总之,对于物理课题引入的教学环节,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前苏联物理家辛钦曾说过:“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依托教材,取舍有度,边学边用,应用到位.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快的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的巩固新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熟练的技巧.钻研教材,把握全局,在引入时做到层层递进.由于人们的认识总是层层深入,由低级到高级过度的,因此物理知识也应该是螺旋状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的引入时不要突然一次展开而要做到层层递进.要借助于导入这个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摩擦力课题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神奇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自不量力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神奇的摩擦力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