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美术教学“六法”

2015-09-10 20:07康存杰
考试周刊 2015年65期
关键词:六法中职教育美术教学

康存杰

摘 要: 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系统地总结了绘画创作的规律,成为整个中国画审美和批评的标准。本文把谢赫的“六法”应用到中职美术教学中,以提高中职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美术教学 六法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不仅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而且给现代的美术创作学习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清初四僧的写意花鸟到扬州八怪的文人画,无不体现出古代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这些画家中,他们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在理论方面,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齐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

谢赫,南齐人,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画家和理论家,他以时妆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在当时很有影响。但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所著的《画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他在《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即“六法”。同时对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其“六法”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对于绘画的方法、标准均有重要意义。

我作为美术专业教师,从教学角度来看,美术教学与谢赫的“六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的“六法”精辟地表述了造型、构图、色彩等专业要求,给专业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等理论就曾在古代画论中明确而系统地出现,从此一直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如果把这一法与素描头像结合起来看,那就是在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神态气质上一定要准确生动。对于经历长期绘画专业训练的学生而言,其准确表现人物的共性,也就是骨骼、肌肉、形体、结构、透视等,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怎样在共性准确的前提下,深刻反映人物的年龄感、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等个性问题,却是不易解决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除了要求学生要对人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比较外,还要强化基本功训练,只有手、眼、脑统一,才能真正做到气韵生动,传神写照,使笔下的人物不仅形准而且神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绘画创作中笔墨的运用,实际上讲的是具体的创作方法的问题。古人对线条的要求是非常讲究的,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从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到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无不反映出其线的精美,中国画所讲究的就是以线造型。在速写中,线条的好坏是决定其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线条不仅能表现其形态特征、空间关系,还能反映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面貌。可以说,线是绘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在速写用线时,不仅注意其虚实关系、明暗变化,而且要深刻反映线条的速度、力度等动态特征,只有在物我两忘、专注于艺术表现的精神状态下,才能画出具有表现力和充满活力的线条。“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锥立沙,屋漏痕”。高质量的线条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一样,有节奏、有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上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应物象形”,指的是画什么就应该像什么的问题,即所描绘的对象的准确性。“随类赋彩”,即在绘画创作中强调色彩的运用,根据所画对象,赋予不同的彩色,达到惟妙惟肖的艺术境界。“经营位置“,指绘画创作中的章法、构图、布局,这在绘画创作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一幅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这三者都是绘画的生命和灵魂。那么,对于任何画者画任何画之前,他首要考虑的就是构图问题,构图是指物体在画面空间当中的合理位置,没有构图的运用就没有作品的产生,一幅作品的最终成功与否,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构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体的位置摆放,二是物体间的大小比例,只有这两点都准确而恰当了,才是一张好画的开始。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空间关系交代不清,物体位置大小分布不合理等情况。所以,在平常的训练中,我们就要注意运用各种训练方式,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对此,我们可以自由摆放静物,或是学生自己摆放静物,也可以把各种构图形式进行单独训练,以此强化学生的构图意识,并在画前多画构图小稿。

二、形和色

形是指造型,在平时的写生训练中,若造型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绘画而言,这个错误将是致命的,要想感受或表现形体,那么不能不先强调光线。但在美术语言中,光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须借助于形状和颜色呈现,光与形状和色彩唯一的联系就是物象的明暗度和明暗对比,搞清楚了光与形体的关系,我们就能利用其产生的明暗变化,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立体的形。“随类赋彩”是指从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出发描绘对象,注重物体本身的色彩在自然光线下产生的明暗深浅变化,不考虑环境色和光源色,更不注重某一物体的冷暖变化。有时常常根据主题的需要表现某种气氛,对色彩进行大胆夸张,或是改变物体固有色,或是追求色调统一将物体改变色相。例如,水粉静物画属于西洋画体系,它要求我们表现在一定光线下物体的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和谐与统一,通过各种物体的巧妙组合,让人们体验到形与色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得到一定的美感享受。我们要把色彩学规律、条件色规律、固有色规律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不仅要对自然界色彩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有相当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色彩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观察比较,克服片面性。2.克服习惯的固有色观念。3.要在运动和变化中把握对象的色彩关系。4.注意色彩感觉训练的长期性。

“传移摹写”指的是学习绘画创作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画家通过临摹前人的作品,掌握一定的艺术规律和技巧技法,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艺术创作的一些感悟。二是以大自然为师,在对景的写生中发展提炼自身的艺术技巧和素养,并把这些运用到日后的艺术创作中。

很早以前古人就注意对绘画的临摹,东晋画家顾恺之就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将其再现。在平时的绘画训练中,临摹是教学中常用的训练形式,也是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一种方法,通过临摹,我们不仅能快速地把握物体形象、色彩,而且能从中学习绘画方法。但是,一些学生在临摹时,对范画不思考、不分析,仅仅只是简单地照着画,于是失去了画作的精髓,也丧失了学习契机,其结果是陷入了生搬硬套的境地。即便是临摹较好的学生,大多是临摹写生两层皮,并没有真正从中学到东西。因此,临摹时,我们不仅要尽量把握住原作的基本形、总体色调等,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扬长避短,这样才能真正从手眼上提高作画水准。

总之,绘画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每一个环节无不包含了其用心用智的程度。古人的绘画理论精髓,不仅成为我们品评赏析绘画的标准,而且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指明了方向,虽然历经千年,但历久弥新。中职美术专业教师在平时训练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外,还要鼓励学生多看相关理论书籍和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开阔眼界,提高理论修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优秀的画者。

猜你喜欢
六法中职教育美术教学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尼古瑪六法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