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增强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德育课教学 提问艺术
教育部早在2008年12月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就将德育课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虽然新一轮的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德育课教学也一直未曾中断过,但现今地方中职校德育课的教学现状仍不十分理想,一些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等问题。那么整改这些问题的真正出路在哪儿呢?
其实,德育是一门内容特殊的学科,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够更精彩,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内容,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问答技巧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合理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死水一潭,而是源头活水。
一、拉近距离,注意平等性
在德育课教学活动中,师生应在遵循平等原则的基础上,交流思想,讨论问题,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敢于剖析社会,亮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觉得教师很坦诚,是和他在探讨问题,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你讲的课就会感兴趣。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巧妙使用幽默语言,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育人的功效。
(二)学生需要情感教育。
经常能与学生交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鱼水”关系,才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教师千万不能高高在上,提问时,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审问”他,从而被动地、不得不回答问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会,也不答,或者敷衍了事,无形之中拉远了师生的距离。
二、明确目的,注意指向性
德育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或调动学生思维,或检查教学效果,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引起学生注意,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所问问题的指向性越明确,学生的思考越深入,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问之前,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回答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这样,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偏离教学目标,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使学生疲于应付或造成错觉,达不到提高的目的。
三、因生施教,注意实际性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发生;当提出的问题必须借助那些他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发生。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德育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中职生的认知程度,从中职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因生施教、靠船下篙,使问题适合中职生的能力和水平。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由章(单元)、课(话题)、框等要素组成,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章、课、框之间甚至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如在学习哲学中的“矛盾”这一概念时,可设问题: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人有“矛盾”、“自相矛盾”的“矛盾”各指什么?在学生回答旧知识的基础上提问:那么哲学中的矛盾又是什么呢?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生活中的“矛盾”到哲学中的“矛盾”的衔接。
因此,德育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力戒提问“疑而不难”或“疑过于难”。教学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那些“一启即发”的浅的问题,“启而不发”的难问题,背离了教学目标的偏问题,没有启发性的死问题,都不应设置。
四、循序渐进,注意过程性
好的提问能体现训练过程,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一)要注意探索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向学生发问“探索性问题”,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澄清和证明。探究问题有助于学生就材料作出更充分的思考。
(二)要注意层次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辅助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思维沿着一定坡度发展提高,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地进入知识的殿堂。如在讲“慎独”时,教师可先问:什么是“独”?学生回答,教师再问:为什么要“慎”?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故事“杨震拒金”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显示了“独”?杨震为什么能做到慎独?最后问:道德品质与慎独是什么关系?这样,抽丝剥茧、层层递进。
五、循循善问,注意等待性
提问后一定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如何答题,尤其是对基础相对薄弱、反应相对慢的中职生。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学生会认为教师只注重教学的速度,不注重回答的质量。实践证明,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会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率提高。在德育课教学中,对练习或复习基础知识来说,短时间等待很适合;如果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供新颖的具有独创的答案,就应该放慢节奏,延长等待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深入思考问题,做出有见解的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停顿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等待或者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提示。如果教师一味地追问“继续”、“还有其他吗”等,学生就会感觉老师在对他施加压力,感到紧张慌乱,反而不利于正确回答问题。
六、鼓励质疑,注意问题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学会提问。”鼓励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不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不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同时,学生在基于自身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能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预习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拿到课堂上请教他人或老师。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课堂听讲的针对性,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听课,以期获得答案。如在讲“个人礼仪”内容时,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查阅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这样,绝大部分同学会主动思考如何展示中职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
七、积极评价,注意激励性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在课堂提问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希望,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理,进而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愿意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会感到学生更加可爱,更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期望投注到学生身上,激发更强的教学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相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中职德育课是特殊的课程,德育课堂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中职德育课老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问一世界,一答一天地,相信只要注重课堂问答这一关键环节,德育课程教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李显常.切实加强农村中职德育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2012(6).
[2]吴昊.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策略[J].山西科技,2010(05).
[3]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