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5-09-10 20:07姜海波
考试周刊 2015年6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管子

姜海波

摘 要: 继承和发扬《管子》中丰富的教育思想,对科教兴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民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管子》 选贤 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管子(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鲍之交为后世楷模,集文治武功之大成的《管子》一书流传千古。该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有“论高文奇”之赞,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一、《管子》的教育观:“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管子·五辅》)。《管子》把“务人”当做天下极其重要的大事,把教育称作百年大计。《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教育是称王天下的唯一门径,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法宝之一。《管子·牧民》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这些论述从正反两面说明了道德教育与国家兴亡的利害关系。

二、《管子》的教育艺术:润物细无声

“四民分业”聚居,“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管子·小匡》)。子女在学习气氛浓烈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于无形之中得到教育,凸显言传身教的作用。

通过“选贤”推选有德行的贤人,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从而教民于无形,使“礼、义、廉、耻”深入人心。“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悌于乡里,有则以告”(《管子·小匡》)。同时派专人负责对士、农的选拔,“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耕者,农农用力,应于父兄,事长养老,承事敬,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者,为次;得一者,为下”。通过“贤士”的评选、任用,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引导和激励人们积极践行“礼、义、廉、耻”的社会道德。

通过“四民分业”和“三选制度”,使教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化境”:“镖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窗然若皓月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管子·侈靡》)。

三、《管子》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足进步,百姓“仓廪实”、“衣食足”,然而,公民道德水平着实不尽如人意。前总理温家宝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感叹道,部分中国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国人惊呼:“人性沦丧,道德滑坡!”学校教育同样令人担忧,“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针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改革,《管子》又给了我们哪些借鉴意义呢?

1.治国——首在富民、重在教民。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管子采取了一系列富民措施:“分田均力”、“相地衰征”、“四民分业”、“官山海”、“轻重”之术等,使齐国百姓很快达到“仓廪实”、“衣食足”的程度。相对于富民,管子更注重教民,更善于教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民富与不富只是好不好治理的问题,且“民甚富不可使”(《管子·侈靡》),而教与不教和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管子》中教化民众的思想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元的。“历民之道”在于“民之修小礼、行小义、施小廉、谨小耻、禁微邪”(《管子·权修》);“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管子·牧民》)。“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管子·权修》)。然后达到“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用其臣民,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出兵以万数,士方行东南西北无抗”。

综观《管子》中的教育思想,教化民众、富国强兵与社会稳定相辅相成,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当代教育。现在有一部分人富而不思报国,做官不思为民,大量富人移民,在美国投资移民中,中国人占了七成,而且四年增长了10倍。在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中,超过40%的被公开报道有不正当两性关系。外逃的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和国企高管为16000至18000名。据2011年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贪官携款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这些享尽了改革红利的人,不仅没有回报社会,反而卖国叛国,导致中国大量资金外流。事实证明,富民不能唯利是图,教民不能流于口头。

2.教育改革不能失去民族的根和魂。

首先,教育改革应严格进行教师队伍的选拔任用,切实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的教师更应得到生活保障。事实上,很多教师仅靠工资生活十分窘迫,给学生补习本是义务却额外收费,做出一些与师德不符的行为,影响恶劣。甚至有教师后悔选择这个职业。据说有一位老师在教育一名上课睡觉的学生时说:“你怎么能上课睡觉,不努力学习呀!你难道也要像我一样,长大后当一个老师吗?”教师成了育人的反面教材,又怎能吸引优秀人才做老师,怎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作用如此重要,更应该由德才兼备的人当。教育改革应该兼顾所有教师真正得到实惠,让全社会形成真正尊师重教的氛围。

其次,教育中应有的惩戒不能缺失。流传千古的《弟子职》、《弟子规》和高悬千年的戒尺、教鞭一道,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治国理政的精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掌握媒体话语权的部分人深受西方各种歪理邪说的误导,把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扣在教师头上,针对教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定,让老师压力重重,不知怎么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学生故意迟到,让他站在门口反思,领导、家长说教师这样做违反规定。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就是老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变相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学生谈心,有些学生反而认为老师恶语中伤;动学生一下,老师就得赔礼道歉,赔付医疗费,甚至下岗。当然,这是极端的一面,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不尊其师,怎么能信其道?现在的教育,孩子进一步,老师退一步,孩子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学生对教师没有敬畏之心,教师得不到社会该有的尊重,这样的教育如何健康发展?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日本的几次夏令营比赛,我们输得惨不忍睹,以致日本一个议员轻蔑地说:“你们下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少年病则国病,少年病则无法实现中国梦,万万不能再把刚刚苏醒的“睡狮”培养成“病狮”。

最后,不能忽视国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再次想到管子说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应该用最优秀的文化熏陶、教育我们的孩子。“其计也速而忧在近也,往而勿招也”(《管子·形势》)。大家在分析民国时期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世界顶尖级大师时发现,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大师,与他们受传统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他们继承了民族的优秀品质,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而成为一代大师。现在学校为什么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与学校忽视国学立德树人有很大关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抛弃本民族优秀的东西就抛弃了民族之根本,必将为世界所抛弃。国学应早进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应系统地学习传统经典,让传统美德和先贤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往事越千年,管相挥鞭,教化万民有贤篇。一匡天下今又是,谁定人间?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管子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