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向更深处漫溯

2015-09-10 07:22孙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孙欢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理解文本和艺术化表达语言的智慧。在推敲、揣摩、细细品味中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和经验的共识,从而使学生获得语言的智慧而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并将之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一、结合自身素养,教师潜心“入”文本

教师要静心凝神地研读文本,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这就是说,教师首先是读者,然后才是教者。教师要以放松的心态去欣赏作品,获得作品中最自然的阅读体验和最真实的审美直觉,阅读过后,才能更好地去取舍,对文本进行重组,从而才能设计出合理高效的学路,让自己的课堂简约而丰满起来。除了以“首席读者”身份研讨文本外,教师还要展开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理解编写专家们选择文本的理由,从文本中找到编者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观点、发展能力的意图。

二、结合学生特点,教师精心“出”文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入”与“出”的过程。我们所做的所有进入文本的深层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文本。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文本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注意到我们教学的主体:儿童。学会用儿童的目光来解读文本,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阅读文本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疑惑点。

以《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为例,“缠小脚”这一陋习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他们更无法理解这一陋习带来的伤害,难以与文中主人公的心声引起共鸣。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脚的图片认识到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想象把脚紧紧缠紧的这种痛苦,然后抓住“心疼”和“生气”这两个关键词,体会孙中山当时的心理,然后借助文本的留白,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这种伤害行为的想法。言辞难免会有些过激,但那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感悟而生成的对文本的理解。

三、结合教材特点,教师巧心“改”文本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常用一个小问题或是一个小故事诱使对话者谈论更多、更深入的内容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引用这一策略。当然,语文教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生成“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1.在语文课上可以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直接触发学生联想,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发解读、

对小学生来说,文字有时不易激发情趣,若能“图文并茂”,让抽象的文字符号有形象的图像相辅,就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对话的欲望。

2对文本的解读要有广度和深度,如果浅尝辄止,隔靴搔痒,学生的思考无法深刻,思想也肤浅了。

就广度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选择同一作者不同写作内容的文本进行延伸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也可以选择针对同一描述对象或事件,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文本进行阅读,有助于发展多角度思维能力;还可以选择同一主题不同特点的文章进行对照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神韵”。

以《春夜喜雨》为例,可以联系到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及土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同为描写雨水,思绪不同,意象更为丰富。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诗,却给学生提供了大内容的课外阅读量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广度,相辅相成,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就深度而言,课文《海伦·凯勒》不过千把字,很难仔细深入地描述海伦·凯勒生活的艰辛一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其生活遭遇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反差,通过让学生蒙眼睛等方式模拟感受和了解主人公的痛苦,同时广泛阅读她的作品,感受她艰难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本的主题——不向命运屈服,真正走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

3结合教材有效创设良好的文本解读情境,体验文字的深刻内涵。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能够使学生“思接千载”,是缩短文本与学生时空差距的有效途径。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学生的解读才会深入。

笔者曾看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的教学案例,教师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过节体会去感受王维曾经过重阳节的快乐,让学生抓住这个情境进行想象,体会从前的快乐,对比今日的孤寂,更好、更深刻地体会到王维的思乡之情。通过情境创设的感同身受,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到文字的背后,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语言的温度。这样,学生们相互启发,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情境,将语言内化、运用,进一步感受到了“我”与诗人之间美好情感的互通。

因此,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老师们要打破固有的观念,创设多向、互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解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只有做到尽可能多地了解教树文本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对解读文本的实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使高效和精彩不断呈现于阅读教学课堂。师。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