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清
摘 要 对情感目标的内涵和作用作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对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课程标准 情感教育 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情感价值观的过程”。在苏州,初中生物课程目前的地位是只会考,不纳入中考的总分,与中考科目相比,学生在生物课上的学习压力小,课程本身内容趣味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生物教师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空间来渗透情感教育。
1 情感目标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线索的统称。它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杨清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是这样描述情感的:“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常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之间发生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就是情感。”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丰富的情感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会产生多方面的情感结果,例如学生的情绪体验、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与改变、性格特征的形成与改变等,而学生个体的情感又会影响其做出行为上的选择。所以情感学习在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情感教育的作用
布鲁姆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变量有三个:学生的认知前提、情感特性和教师教学的质。这三大教学变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水平及类型、学习速度、情意效果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分别占50%、25%和25%,其中情感特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和动力。因此有效地控制这三个变量,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1 情感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人们经常会从各种媒体上获悉某某学校的某某学生轻生的消息,每次看完都不免感叹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殊不知这也是现在教育的弊端,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家长和教师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导致有些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沉迷网络、离家出走等,严重的就发展为轻生。因此生物教师,非常有必要在生物课堂中教会学生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例如学习“人的生殖”一课中在讲解受精作用时,笔者用视频的方式再现了这个过程,其中有配音解释说“男性每次射精大约有5亿个精子,这一刻开始,它们开展了一场跑步竞赛,而这5亿个精子中只有最强壮的一个是胜利者,到达终点的精子才能有机会和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学生在听到“5亿”这个数字时感到精子的数量很庞大,但是又听到只有一个精子能够成功,又会感到受精的机会很小,只有5亿分之一。这时,笔者适时引导:“你们就是这5亿分之一的成功者,可见你们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如初二生物课本中有一节内容叫“传染病的预防”,其中讲到了“艾滋病”。有的学生就在座位上很暧昧的笑,然后窃窃私语,笔者知道他们肯定是在一些媒体上了解到“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的,他们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教师为了避免尴尬而对这个知识点的讲解遮遮掩掩,学生反而会更加地好奇,所以就大大方方的说:你们一定对这个传染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的认识一下这个病毒。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告诉他们: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人体的乳汁、血液、精液、泪液和唾液中,因此它的传播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你们知道的性传播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学习了这节课以后,大家要学会洁身自好,珍爱生命。目前艾滋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在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上看到用你的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中,即满足了学生对这种疾病了解的需求,又对他们进行了情感教育,一举两得。
2.2 情感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激励的作用
人的发展被定义为“随时间的推进在人身上发生的变化”。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应该用高尚的情操培育学生,让他们为着伟大的理想而刻苦学习,因为创造过程既是智力思维的活动过程,也是情感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
例如,每年的三月份笔者都会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通过班会课或观看一些视频的方式,这样做远远不够。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物课本中“人的生殖”这节课的讲授,经过精心设计,在讲完生殖系统的组成以后,加入一张表格,上面列举了母亲怀孕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并且让学生背着大约10 kg重的书包行走和弯腰系鞋带,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学生都觉得母亲在怀孕的时候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孝顺父母。在这节课的结尾又播放了汶川地震中那位母亲一条无法发出去的短信,加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利用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寓情感教育于日常教学,效果远远大于成堆的说教。
2.3 情感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
曾经有一位初中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自从你教我们生物以后,我就爱上了这门学科。问其原因,她说:你上课的时候不仅仅就照着书上把内容讲一遍,而是会穿插一些小故事,有时候还会和我们讲讲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有趣的笑话,我们觉得很有趣,所以就觉得上生物课很有意思。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孩子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和同伴会面,和他们一起玩,彼此交换新闻乃至新玩具等。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兴奋的,使他忧伤的、使他快乐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勒夫特分析了学生进入教学时的欲望有一个是情感欲望,即寻求情爱依赖,孤独与确认等。在笔者的生物课堂上,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从而使得上课氛围和谐,在生物课堂中展示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由此联想到在“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节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就直接按照书上的内容照搬,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用学生都知道的一个关于“士力架”广告来引入,学生在看到熟悉的东西时会精神一振。一段小小的视频马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觉得生物课接地气、时尚,从而乐于融入到生物课堂中。
2.4 情感教育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再把教科书当作金科玉律,教师不仅要“吃透”教科书,准确无误地讲解教科书,更是要把教科书当作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例如,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节的教学,可以对比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食物从口进入,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再到达胃,与胃液混合,进一步磨碎,最后到达小肠,在小肠处被彻底的消化和吸收。这种描述式的讲授即不精彩,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用满足学生情感的方法来教学又会怎么样呢?新的教学方式如下:大家一定都吃过生煎包子吧?现在想象你咬了一口生煎,哎呀,汤都流出来了(学生笑),下面呀这口生煎包子就要在我们的消化道中开始它们的旅行了,现在你怎么样对这口生煎包子进行加工呢?(用牙齿嚼)、还有什么也参与其中?(舌头、唾液)在这里生煎包子中的淀粉在口腔会被初步分解成为麦芽糖,而脂肪和瘦肉(蛋白质)本质没有变化,只是变成了小块,接着怎么办?(咽下去,到胃里)在胃里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和胃液混合,有的变得更小了)很好,在这里蛋白质发生了第一次化学性变化,被分解成多肽,麦芽糖和脂肪本质不变。接下来这些食物就要到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了——小肠,在这里麦芽糖、多肽和脂肪会被消化成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然后被小肠皱襞和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第二种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每当学生听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会想到生煎包子的旅行,学习的效果必定优于前者,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可见情感教育无论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还是对学校教育的激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教师有能力也有必要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以期能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闫建华.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课教学[J].信息教研周刊,2012(2):66-66.
[2] 范俐.论新课程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南平师专学报,2003,22(1):36-39.
[3] 张俭福.论学生潜能开发与自能发展[J].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4(9):4-7.
[4] 高峰.一个校长的哲学思考[J].山西教育,2009(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