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祥
摘 要: 数学建模的教学思路是近年来数学改革的亮点,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合理地定位小学数学建模并制定明确的目标指向尤为关键。数学建模是通过采用数学的特殊表达方式对实际问题进行描述的过程,运用数学运算得出相应的结果。数学建模教学思路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日常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数学建模的内涵、目标定位、对策方法入手,对数学建模教学思路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建模 目标定位 教学策略 教学思路
1.引言
数学教学不应单纯停留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更要全面引导小学生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模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特定的假设,运用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通过数学的表达方式变现出来的方式。数学建模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体系,促进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数学建模的目标定位
2.1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建模意识。
儿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对象,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具有复杂的特点。所以我们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中心,通过儿童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融入教学中。从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思考,引发儿童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建模有一定的印象。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育进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从建模的角度解题的思想,挖掘课本中的建模思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要贴近生活,将建模思想运用于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学生的价值和实际功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
2.2儿童思维角度出发,体验建模过程。
小学生思维模式较单一,所以建模需有层次地进行,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对数学建模有全面的认知点、情感点和思维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的建模思想,在体验建模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模思想并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中。数学不是以解题为主要目的,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尤为重要。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树立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观念。
3.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对策和方法
3.1渗透建模思想,促进结构性生长。
在数学课堂的日常学习中,适当地渗透建模思想,将问题运用于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系统、完善地了解。引入新问题时,可以介绍建模的思想,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从而加深对建模思想的概念。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并不成熟,所以教学时要注重逻辑结构,在符合学生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将现实的数学问题建模成一个具体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对建模思想形成全面的认知。学生掌握建模思想,有助于有序地观察问题,并且做题效率大大提高。
3.2开建模专题课,促进自主性建构。
引导学生了解建模的过程和基础知识,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展开研究,初步对数学建模思想有整体认知。自主性建构时将知识转变为应用的桥梁。教学中应将现实问题最主要目标,对此展开观察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建模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好的舞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构建。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本,又从课本内容走进生活实践,建模思想增强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4.数学建模教学思路的影响
4.1运用于实践,形成新思想。
小学建模是教师采取的对数学问题进行建立模型、解读模型,并以模型为载体展开的教学方式。将课本知识巧妙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模教学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建模能力,从而形成新的思想,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自主性和学习的独立性。建模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设立特定的环境从而展开活动,因此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建模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到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树立自信心。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不仅仅是教学的改革,更是教育模式的突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小學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5.结语
数学建模思想不仅仅是数学解题的一种方法,更是链接知识与现实的桥梁。构建数学模型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建模思想应在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引起小学生建模思想的萌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建模意识,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陈蕾.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张奡泓.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课例研究.小学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