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 要: 聆听音乐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常常聆听音乐,能调整人的性格及改变人的心境。用“静净敬精”的方法聆听,与音乐同行,为生命聆听,让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时尚”,“生命源泉”。
关键词: 聆听音乐 “静敬净精” 四部曲
常常聆听音乐,能调整人的性格及改变人的心境。不能很好地聆听音乐,就会对音乐失去兴趣,从而不能使音乐对人的性格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该如何调控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呢?我觉得应该做好“静敬净精”四部曲。
一、“静”
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充分、完整地欣赏音乐。在众多艺术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安静、健康的音乐欣赏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非常重要。
1.静下心来
课前,我会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安静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一进音乐室就能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有位音乐家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这种音乐的氛围代替了老师的说教,课前时间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正是这几分钟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关注音乐,注重聆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安静音乐聆听的过程中静下心来。
2.无声空间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每当学习一首新歌时,总是显得格外兴奋,初听歌曲时会忍不住大声唱起来。尽管这种积极和表现欲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没有经过任何学习,仅凭三心二意地跟唱,演唱的准确度可想而知。错误的演唱一旦形成,便很难改正。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是“静听”,因此,我要求学生用耳朵聆听音乐,嘴上只咬字,不发声,进行空口默唱的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聆听音乐,进行模仿,在这样的“无声空间”中,学生不仅能清晰聆听,就算唱错,而且不会受到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在这“无声空间”中能过逐步提高聆听要求,让学生有要求有层次地聆听,真正体现“有效”聆听。在合唱教学中,“无声空间”也很重要,各个声部在“无声空间”中各自安静聆听,各自安静练习,互不干扰,学习效果更好。欣赏教学中,学生的欣赏过程就是他们对作品接受、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生动的引导是必要的。但过多铺垫与说明,不仅会干扰学生的聆听活动,而且会将学生的思维框住,得不到发散性的思考与感受。这时“无声空间”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将学生的静心聆听放在第一位。无需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只要层层深入地聆听感受,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品味、去想象。
二、“敬”
在聆听音乐时,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背景,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音乐家及其音乐。让音乐家的精神鼓励学生,我们开展“心中的音乐家”活动,请学生向大家介绍心目中最喜欢的音乐家及其作品。这样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就不会只是单纯地听音乐,而是带着尊敬之情欣赏一部作品。音乐家众多,他们用思想和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位音乐家都创作了伟大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作曲家的心血,走进每一位音乐家,感受每一段经典音乐的魅力,体会每一位音乐家的故事,会给你不同感受,调整你的性格及改变你的心境,改变你的一切,体验生命的美好。在聆听音乐时,应该带着对音乐家的尊敬,对音乐作品的尊敬,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音乐,尊重音乐家,做一个文明听众。
三、“净”
净,即干净,除了创设一个干净的聆听环境之外,主要让学生能够心无杂念,这样才能“干净”地聆听音乐,音乐才能净化其心灵。教师的每一个语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无时无刻地在吸引学生,教师只有更好地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干净地聆听,使学生能专心致志地通过聆听有意识地参与音乐体验。
四、“精”
精品就是经典,在众多音乐中,经典音乐一次又一次地拨动我们的心灵,海顿的小夜曲、贝多芬的欢乐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哪一首不震撼我们的心灵,经典音乐每一个音符都时刻在心头跳动,每一段旋律都能进入内心深处。让孩子们从小聆听经典,培养聆听经典音乐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经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身心愉悦、舒展、健康。经典音乐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
1.多元组合,水到渠成。
将经典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组合,从作者、体裁、风格、表现方式等角度划分成不同单元,帮助学生分类,更好地走近经典。比如,有一单元是聆听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还有摇篮曲单元,里面包括舒伯特、勃拉姆斯、贺绿汀等音乐家的作品;舞曲单元,加伏特舞曲,霍拉舞曲,小步舞曲等,久而久之,学生和经典越来越近,聆听习惯也越来越好。
2.从易到难,主动参与。
从时间的长短,音乐篇幅的长短进行曲目选择,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每节课开始或结束时的五分钟,利用“音乐超市”的形式开展“经典在身边”活动,请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推荐作品,慢慢提高学生聆听的兴趣,进而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音乐的本质是“听”,培养聆听的好习惯很重要,“静”“敬”“净”“精”,这四部曲是我在实践中的体验,对培养聆听好习惯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