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玥
摘 要: 窦桂梅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同时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名师。她的教学亲切活泼,同时意蕴广阔而深刻。她提出的“主题教学”和“公民教育”等理念对当代语文教坛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影响。本文以其名课《晏子使楚》为例,分析其教学特色,以期给现今语文教学以启示。
关键词: 窦桂梅 《晏子使楚》 教学特色
一、浓厚的“语文味儿”
语文味儿由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程少堂老师提出,他认为,语文味儿的最高表现在于,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这无疑在现今语文教坛仍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界重视和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抓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忽视了“语文”二字,热热闹闹的语文课上下来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都实现不了,毋宁说以情动人了。窦桂梅的这堂《晏子使楚》便是“语文味儿”的最好注脚。首先,教学以有浓重语文味儿的牌匾导入。牌匾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而后,窦桂梅老师又以对牌匾上的规圆矩方一词的“矩”多出来的一点引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在这时候自然又巧妙地导入新课。窦桂梅老师仿佛在与学生轻松地聊天,而这一聊天却又是充满深情的,饱含对母语的感情:“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这个导入从内容到语言到情感,都语文味儿十足,且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其次,窦桂梅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强调“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的积累,让学生边写边记,并提示学生养成多看书多积累字词的好习惯。课堂还补充了“韩信忍辱负重”、“狼和小羊”等故事,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阅读材料。窦桂梅老师从字到段到篇章,孜孜以求地扩充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但并没有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让学生感觉生趣盎然,这是她的高明之处。最后,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具有浓浓的文化味儿和母语深情。她独具慧眼地挖掘出课文的文化主题:尊重。这个主题似乎比爱国更富有人文关怀,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她通过学生引导学生的讨论和补充,一步步地从对个人的尊重探讨到对国家的尊重最后落脚到每个人都要做有尊严的人国家才能赢得尊重的结论,其中又补充了关于尊重的阅读材料,整个过程文化味儿十足。而她一次次让学生深情朗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和最后情之所至唱起了改编的《三国演义》片尾曲,更是以情感情,和学生达到了情感的共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了母语情结。
二、小课堂,大主题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思想在她的这一名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王荣生教授认为:“主题教学之主题,其主要特征就是要有真正感人的力量,要有让学生真正用心领会的生命的激情,要有能激发学生切己的思考。”[1]27窦桂梅《晏子使楚》中的主题“尊严”,首先尤其要大气。从个人的尊严到国家的尊严,再到每个人都应该做有尊严的人,这个讨论的宏大和深刻在小学课堂上是罕见的。窦桂梅老师却引导着小学生们一步步进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窦桂梅老师旁征博引,穿插了“狼与小羊”“韩信忍辱负重”等故事作为课文的对比参照,这也体现了其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大气和丰富。而对“尊严”这一主题在“大”的同时,又与学生的成长与生命的主题密切相关,教师对这一主题的选择不同于一般教师所选的“爱国”之浮浅和空泛,对“爱国”这一主题,学生往往不能有切身感悟和体会,大多人云亦云。而“尊严”这一主题却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从对尊严的逆向发问引向对晏子“真正的智慧”的探讨,穿插与贴近学生生活的“韩信忍辱负重”等故事对比阅读,使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教师对后两个故事的细读完全让学生自主体会,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和升华,学生很好地用心抓关键词领会了晏子“真正的智慧”,思考深入且富有激情,这证实了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成功。
三、教学设计充满个性和创造性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个人特色十分鲜明,从不人云亦云,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都兼具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这对当今语文教学具有重大启示。反观当今语文教坛,许多教师对教学缺乏主见,过于依赖于教参,而绝少有自己创造性的内容。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缺乏有力的引导和启蒙。窦桂梅老师这堂《晏子使楚》,首先是主题新。老师结合自己的丰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拟定了尊重这一主题。它比人云亦云的“爱国”、“智慧”等更易实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窦桂梅老师精心选取了“历史学家”和“外交官”说的话,以及“狼和小羊”等故事穿插,激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她以学生为本,而不是教参为本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个性。其次,她的语言十分具有个人特色,兼具深情和创造性。比如导入部分创造性地运用了牌匾,和学生互相激励,导入新课;比如结尾处,饱含深情改编的《三国演义》片尾曲。她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和人文气息,这和她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是分不开的。许多教师抱怨窦桂梅老师的成功难以复制,实际上,正是由于窦桂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积累,将所读所见所感内化,力图带给学生真正切己的感人力量,才形成了这种极富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四、教学呈现方式新颖
窦桂梅老师不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独辟蹊径,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也十分新颖。这首先体现在她的提问方式上。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一反常规的正向提问,而是采用逆向提问法,每一处引导学生往纵深处思考的提问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如引导学生体会晏子之所以受尊重不仅是因为能说会道,而且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有礼有节,窦桂梅老师引入了某外交官对晏子的负面评价,并逆向提问:“对此,你怎么看?”这样,在学生一次次思维激荡中,学生主动通过民主的讨论和细读探究感悟出了晏子的智慧和有礼有节。而当窦桂梅老师意欲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个人的尊严转移到对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关系的思考时,又梅开二度地引用了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的逆向评价,并让学生小组讨论,收获从多角度解读这一问题的成果,而教师始终未执判断性的言语,而是引导学生民主地探讨问题,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其次,表现在其充分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章语言体会晏子真正的智慧时,教师先示范,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中第一个故事,而后两个故事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读,并在课堂上发言讨论、补充、升华,而不是简单的师教授或师生问答。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认为的,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其“主题教学”的魅力,同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主题先行”。如在深化主题部分,窦桂梅向学生呈现的外交官的话把课文的主题基调定为尊重,而在解构主题部分,窦桂梅老师向学生呈现的历史学家的话的材料明显地向学生公布关于国家与个人的尊严的关系的最终主题,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探讨几乎都是围绕教师所引导的“尊严”来的,这样做可能是一种过度的预设,没有很好地体现课堂的生成性。然而,这种“主题先行”也可能恰恰是窦桂梅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当今语文教育界强调课堂的生成性,然而课堂教学仍应以预设性为主,兼顾课堂的生成性。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中民主的教学过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不做判断,而是让学生自主讨论,评判发言内容的高下,也是其课堂的生成性的表现。
窦桂梅《晏子使楚》的教学兼具深情和智性思辨,兼具浓重的传统语文味儿和个性化的创造性,是一堂经典的好课。因为它独特的个性魅力,它是无法被模仿和复制的。然而,窦桂梅老师在这堂课中展现出的“主题教学”、“公民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智慧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