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刚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以兴趣为动力,注重生活体验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差异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地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所谓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名個体间存在差异的教学对策,使不同类型的孩子都得到最佳的发展,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全民教育,必然它是面向全体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现状发展是全体学生达到一个共同合格的水平,而通常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个性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艺术水平是最参差不齐的。学生各有所长且差别极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遗传、兴趣程度、家庭影响、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学生的这一实际出发,结合我们的教育规律之一“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育”。
1.进行水平区别化
按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及能力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层:A层,在音乐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B层,一般学生;C层,在音乐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将这三层学生进行小组组合分布,产生纵横两个维度。纵向可清晰地看出全班同学大致存在地差异,可分成若干组;横向方面,每组都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
2.在教学内容上
按照划分的三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A层学生,可增加拓展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技巧性较强,发挥该类学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对于C层学生,则设计一些易解、易答、易操作的内容,捕捉该类学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消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树立信心,追赶同学;B层学生居全班级大多数,因而在设计内容上要紧扣大纲。
3.在教学方法上
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则注意抓两头,通过小组间的互助、互补、互动,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如综合性的表演,可组织有器乐特长的学生进行伴奏,将歌曲改变成舞曲,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舞蹈,发音不准的学生可操作简单乐器,或充当指挥、朗诵、哼鸣、组织等角色,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充分发挥个性潜能。
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由“一刀切”转向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教会每一层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大力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真正的学力。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
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不仅因为尊重教学个性的教师能给学生以具有学术个性的知识,而且因为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师本身就能给学生以巨大影响。所以,高度尊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特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个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个性化的教学就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转变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所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1.落实民主性
个性化教学是真正的民主教学,民主性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在本质上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让其充分和谐、自由地发展,在师生关系上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转变为研究者。如教学歌曲《拉库卡拉查》时,我与他们一起做律动,一起跳起了欢愉的墨西哥名间乐曲,这样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说话”的胆子大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
2.发扬主体性
主体性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自主地活动,创造地活动,这种活动能引导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反应,从而使个性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如六年级第六单元溯流探源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同学之间讨论交流,了解音乐之间的渊源关系。
3.呈现创造性
创造性与个性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造能力。在歌曲乌鸦与狐狸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音乐剧,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自下而上在静谧、安宁、幽雅的校园的教师和学说都应当诗意地生存。因为在这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洋溢着张扬的个性,自由的创意,体现着求真、向善、创美。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期待,更重要的是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