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君
“作文太难写了”、“我不会写作文,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听到学生在看到作文习题后发出这样的抱怨,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并不突出的学生。教师不能一直指责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而是应当在教法上多加钻研,思考通过多样化、针对性强、富有魅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教学策略上的研究,不仅包括作文课堂教学手法的探讨,更要关注作文评价,提高作文评价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规范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作文评价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或者等第,作文的评价应该包括分数、旁批、结尾评语。因为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作文和理科作业不同,不是简单地一个数值或运算结果,一篇六到八百字的文章,只给一个分数,学生无法从这样一个分数中了解自己在作文上的具体问题,文字评价是重要的评分细则的解说,缺一不可。评价的规范还包括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清晰明了地表达赞赏或者修改意见,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肆意涂画。有的学生或许在句子的通顺连贯上出现很多问题,影响文章的整体阅读,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大修大改,那么不仅会导致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内容,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更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会反映学生对人对事的看法,因为个体的差异性,自然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价值观必定会有不足,教师在遇到这一类情况时,应当通过文字评价做好相应的点拨引导。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主次,太过纠缠于价值观的完善纠正,穷追猛打,评价的主体还是针对学生的作文本身发表评价。
2.因人而异
我们一直提倡“因材施教”,强调针对个体给予最合适的教育引导,这样的教育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给予学生最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教育的有效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师自然应当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个性化的评价。比如优秀的学生在材料选择、行文流畅等方面都已能熟稔驾驭,就可以在立意如何升华,展现个人语言风格的角度予以细化指导;中等水平的学生,有的在材料的选择上趋于平庸,那么教师要注意通过评语鼓励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累积和甄选,还有的缺乏对文章结构的准确定位,那么教师可以在评语中指出学生作文结构上的漏洞,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作文的行文的布局能力;作文水平较弱的学生,整体作文水平不高,在材料和中心、结构和语言上都有缺憾。因此,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评语往往很容易走向类型化,“全盘皆输”的评价不利于发现学生真正的薄弱环节,更不利于提高学生有成长空间的潜力,这样草率评价的结果只有让这种类型的学生看不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对于作文越发不感兴趣。作文的评价要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个个体,围绕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量体裁衣,给出最恰当合适的评价,就如同中医治疗,一人一方,药方剂量随病情变化而有侧重。只有做到这样细致,一个班级的作文水平才能真正有效提高。
3.因时而异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较大,对于教学而言,这些变化中,最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变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际交往经验不同,使得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水平、对事件判断、情感的体会存在个体差异,更存在年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在作文的立意上体现出来,虽然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会教授学生立意提升的技巧,但归根结底,立意的提升还是离不开人本身的认识水平,它的提高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教师与学生相比,有认识水平上的优势,那么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该了解立意差距的客观性,肯定与学生心理年龄相符合的认识,不必着急拔高认知水平。评价做到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而改变,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而言,是有益的。
另外,在不同的年级时段,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要求也不一样,初中低年级段重在培养学生完整流畅、有中心的叙事能力,到高年级段则更注重学生议论能力的提高,根据每一阶段教学的重心,评语应有相应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时段的学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导,这样的原则从宏观角度上有利于引导学生发展作文能力。
4.评价全面
语文学科的作文和其他学科作业相比,教师的批阅时间和书面评价内容要多很多,这是因为作文的评判不是简单地看答案的对错,面对六到八百字的文章,教师需要从中心的表达、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流畅等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给出相应的等第。那么,教师在为一位同学的作文作出书面点评时,要想帮助这个学生提高水平,就要从各方面对作文作出评价,才能找出一篇文章的具体优势或症结,让学生对自己的短板和长项有彻底清晰的了解,从而知道如何改进。
全面的作文评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在学生习作的最后,教师给出的总评应当包括材料与中心、结构与思路、语言与表达三个基本方面,肯定进步的方面,指出不足,学生在收获信心的同时,也能切实了解自己在构思表达上要特别努力之处,内容上的全面其实就是在细节处的稳扎稳打。在形式上评价除分数外,评语也必不可少,评语中除了结尾的总评外,旁批也很重要。比如有的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这个时候,老师在文章的具体部位指出问题,提供修改意见,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错别字的纠正应当在文章的具体段落句子旁进行,在语言的具体运用环节,让学生明白规范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督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认真对待。
5.注重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更多地以来自周围的评价,老师在中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无疑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潜能。虽然教师在面对学生作文时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不足,但仍然应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还是要注重鼓励,这并非忽视问题,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因为写作文的毕竟是人,只有人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他才有接受指导、成长提高的可能。鼓励的原则具体落实到作文的评语表达方式方面,在结构、句式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如果肯定学生做得出色的评语在前,学生看到后,积极性肯定会得到提高,再理性地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如果一开始就罗列种种问题,那么即便教师分析得多么犀利有理,学生的自信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句式上,对问题的指出,有时,教师会不由自主地采用“这里应该……,不应该……”等句式。这种句式的问题在于,简单生硬地提出修改意见,其中透露出的命令口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居高临下,自己的作文仿佛一团糟。假如教师采用“如果这样……修改,那么效果会不会更佳?”假如换成……,那么文章也许更出色,你觉得呢?”等假设关系的复句提供修改建议,这样一种商榷的口吻,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创作努力的尊重,是在切身处地地为自己作文的成长提供可行建议,情感距离拉近,积极性得到保护。
许多时候,老师们会感到作文的批改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但如果把教师的文字表达看成是与学生间的一种师生交流,那么教师付出许多精力,各个环节的评语恰恰创造了频繁的师生交流机会,关注作文评价,恰是抓住了这样的有利机会,提高作文评价的质量,做到规范、全面、针对个体,注重鼓励,恰是切实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