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雯文
摘 要: 行走在《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课题研究之路上,我们重构课程意义、直面实践问题,让教师成为“自为”的教育研究者、实践思索者、意义探寻者,真实的叙事研究,使课程充满灵动的魅力,促进课程研究的本土化发展,提升课程实施的境界与质量,使幼儿不断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叙事研究 幼儿人格 《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真实声音与理性思辨的有效互动
1.来自课程现场的真实声音与观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长期的实践研究,我们不断采用“行—知—行”的方法学习和实践,同时不得不反思如今课程改革“由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课程实施模式,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课程研究的漠然执行者、旁观者或消费者。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教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会使某些预先设定的理论框架陷入表达的尴尬和虚脱境地,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恒久的话题很难找到解决的通道。
2.属于人格课程的生命张力与可能
在《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实践与推进中,我们越来越觉得:扎根于教育现场,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难题”的课题研究才是“接地气”的儿童教育研究,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我们根据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特性,积极寻觅研究途径与表达方式,具有现实性、富有人文关怀的“叙事研究”走入老师们的研究视野。正如课程叙事研究的提倡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希望的那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越是理解自己,越是明白“是我们所是”、“做我们所做”和“选我们所选”的原因,课程才越有意义。
3.引领课程发展的深远意义与关键
课题《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叙事”展现《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真实,让“叙事研究”与鲜活的“人格课程”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叙事研究”促进课程发展的意义探索与重新建构,使课程真正成为讲述儿童成长故事的“灵动课程”。
二、叙事研究:教育现场与意义探索的深层对话
在叙事研究中,老师们逐渐摆脱了课程研究中的“失语”“沉默”,老师们不断追问——我该怎么做?我的定位是什么?结合对《指南》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前期的行动研究,我们一方面审思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核心价值与设计框架,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不断理清:谁来叙事?叙何事?如何叙等问题。
1.漫谈式叙事:发现“课程问题”,探求深度“对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择“润泽生命、点亮智慧、激活潜能、塑造心灵”等多样化的人格发展课程内容,以“真实、唤醒、互动、多元”的体验切磋为主要叙事方式,强调叙说“在自然教育情境中开展的、真实发生的、有特定情境与研讨价值的特定问题”,展开漫谈式切磋叙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老师们相互聆听、彼此倾诉、敞开和接纳,使老师们在阐释自我课程观、实践观的同时,试着理解他人,以此为镜,逐渐把自己融入他者的视野,进而用对方的视角反观自身,从而吸纳对方的智慧和经验,再共同探讨其背后蕴含的课程理念,最终有共同的认识与理解,让深刻的课程哲理通过阐述课程生活本身而展现出来。漫谈式切磋叙事更感性、更直观、更生活化、更贴近教师的课程实践,因此,此类叙事方式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我叙了什么?我如何叙?
2.主题式专题叙事:解析“课程要义”,探求深刻“反思”。
在课程叙事中,我们关注课程普遍问题、课程情境问题、课程冰点问题、课程内隐问题等,从“游戏叙事、生活叙事、环境叙事、家园共育叙事”四个研究主题入手,展开专题叙事。通过“确定主题——发现观察——描述事件——总结反思——提炼观点”等环节,让老师们直接抒发课程情感、叙说教学过程、讲述儿童故事,自由地表达课程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并共同反思和总结课程框架与内容资源的适恰性、课程实施手段与方法的适切性,最终帮助教师凝练出课程实施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
3.合作式研究叙事:重视“课程协作”,探求深层“研究”。
叙事研究需要合作、需要碰撞、需要点燃、需要共长。我们以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班级组为“联动叙事场”,采用“确定问题——结构访谈——专题审议——效能评估——撰写报告”的合作式研究叙事方式,类似于诠释课程意义“循环”的研究方式,建立“自然情境性、过程整体性、描述归纳性、体验理解性”的研究流程,促进各要素之间的研究互动,使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班级组成为一个“研究联动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观察日、课程故事会、论坛微现场、课程审议、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活动,使叙事研究成为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有效路径与桥梁。
三、叙事研究:人格课程与儿童研究的落地生根
叙事研究是通过描述个体在课程行进中的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引领着我们不断参与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中,关注幼儿生命的成长是我们的宗旨,通过教师的叙事研究,赋予每个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幼儿所感兴趣的、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幼儿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获取了与幼儿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就有可能理解幼儿所追捧、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实属于师幼共同的世界,教育实践活动才日趋接近生活,接近本真。同时,课题叙事研究真正将研究的话语权交给教师,每个教师从自身的教育视野和问题意识出发,用知性、感性和灵性讲述课程、思考课程问题,她们真实的叙事研究使课程充满灵动的魅力;课题的开展吸引了家长、社会多方的参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内心的课程理解,谋求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态势;课题的开展,更促进了课程研究的本土化发展,提升了课程实施的境界与质量,使幼儿不断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持续发展。
《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为侨谊的科研开拓了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儿童研究开发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作为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以叙事研究方法展开教师对其自身的理解、筹划与更新,追索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实践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全园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