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芹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构建生物新课堂,以加快课堂改革的步伐。那么,怎样将生本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各环节呢?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教师可以在生本教育基础上,以任务作为牵引,引导学生融入任务,高效完成预习。在预习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得到发挥。当然,仅设计预习任务还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教师还必须注重对预习的检查。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预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针对这四个内容,教师依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多细胞生物通过受精卵发育而来。请思考生物体内为什么会有不同形态、功能又有所不同的细胞呢?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为什么?人类会变老。细胞也会像人类一样变老吗?细胞会不会自杀?设计对应的问题,学生预习起来更有针对性。第二天的课堂展示上,教师以随机抽问,或是集体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创新生物课堂导入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不能像以往那样以简单问候、复习等方式来导入,教师必须在导入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创新导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对话导入、趣味导入等方式实现导入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学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教师以趣味导入方式成功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DNA是遗传物质。为了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师利用有趣的方式导入学习。教师提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其中蕴含什么生物学知识吗?此时,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兴致。教师继续提问:种下瓜,能长出豆子吗?龙能生出凤吗?教师问完,有学生开始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学生主动思考:老师葫芦里卖着什么药?随着教师的停顿,学生开始探讨,课堂其乐融融。从这个案例中可见,教师利用熟悉的句子,引出遗传物质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利用句子阐述时,需要融入情感,调动氛围。
三、以生为本,改革生物教学方法
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突出生本教育,教师必须改革生物课堂教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会学习,教师的教才是到位的、有效的。例如:在学习“关注癌症”一课时,教师设计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请探究癌是如何产生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不幸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办?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从癌症的产生,到致癌因子的举例,再到生活中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素,最后到假设患了癌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倾听、质疑;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当然,当有不和谐的现象产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等合作探究结束,小组再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学习要点隐藏在问题中,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完成。
四、以生为本,搭建动手实验平台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自演”,学生不幸沦为“观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动手实验的平台,以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细胞呼吸”一课,教师给予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石蜡油?烧杯中的水温上升。这说明了什么?将橡皮塞打开,能够闻到酒味。请问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你能说说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吗?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一定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认真实验,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时,也能享受到自己操作的乐趣。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更大的提高。
以生为本就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设计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突出生本教育。以生为本并不是要求教师“全程放手”,教师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