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早已在学术界引发激烈的讨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如何调整满足国际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是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本文从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關键词: 世界英语变体 大学英语 启示
一、世界英语研究概述
世界英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从“英语是使用英语的人的语言”(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those who use it)这个新提法发展起来的学术思潮,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区——内圈、外圈、扩展圈——英语的研究,揭示其作为民族语言和世界语言的功能,揭示其民族性和世界性变异的程度。换言之,既探究英语怎样改变了民族交流和世界交流,又探究民族交流和世界交流怎样改变了英语本身。与旧的、单数的、立足于英美的英语研究不同,世界英语注重内因,以印度为切入点,从亚洲、非洲典型地区和加勒比英语区等本身的需要出发阐释英译的传播,联系到当地的资源谈教学,考虑到当地的语言状况谈使用。公认的思想领袖是Braj B.Kachru,其他领军人物通常具有东西方生活的经历。与传统的英语研究相同,世界英语包含语言、文学和教学三方面的内容,只是范围更大,内容和层次更多。焦点问题有两个:标准的教学用语与非标准的生活用语的矛盾,作为民族语言之一使用的英语与作为世界语言使用的英语的矛盾[1]。
Jenkins(2006)强调英语在扩展圈国家不是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而是作为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用于贸易谈判和跨国会议等交流,是“不同母语的人之间交流使用的一个接触语言”。在这一基础上,kirkpartik(2007)提出了国际通用语教学模式,认为学习环境和学习者是教学模式的决定者,并强调语言变体的理解要置于其使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侧重点:一是明确导致交流障碍的各种英语变体的语言特征;二是强调学习者对各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三是要教授交际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2]。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弊端
第一,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多以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两种标准变体为教学内容标准,这种模式削弱了本土英语教师们英语模式的地位,损害了教师们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必须教授一门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完全掌握的语言(Any Kairkatric 2007)[3]。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受到打击,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想实现像美国人或英国人那样用英语表达的目标是较难的。第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非标准变体,比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日本英语、中国英语等。这些变体的地位在理论上与标准变体相同,但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它们的关注还不够。比较明显的表现是,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很难理解英语的非标准变体,更谈不上用其进行表达。这种情形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它会影响口笔译实践活动,还会降低我们在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优势和主动权。第三,采取标准英语作为教学模式,导致对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的需求大量增加,但是很多外教完全没有学过教学法,甚至存在学历低的现象。如2006年中国外语教育网提供了在中国教英语的71名外教的名单,这些教师中69名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11个人没有本科学历,仅有短期的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培训经历;5个人有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位;7个人有教育学本科学位;其余47人分别具有法律、心理学、医学、信息科技等专业学位,没有一个人具有教学资格和经验,其中一个所谓的教师只有19岁,而且只有小学学历[4]。第四,因为人们对于标准英语的理解存在偏见,人们理解的标准英语是英语母语者使用的英语,但是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香港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英语。但是世界英语概念里,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是不分标准与不标准的,都是英语的不同变体,是英语语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引入英语作为通用语教学理念的原因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标,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读完大学,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英语通用语允许英语的多样化存在,学生不再被要求掌握地道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发音,而是关注提高交流能力,携带中国口音的英语是可以接受的。
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理念一旦引入高校,标准英语不再是课堂要求唯一的模式,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样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引入英语通用语教学理念的思路
1.英语教学目标的改变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英美标准英语为教学目标,英语学习者不遗余力模仿英美英语发音,教师极力纠正错误。这些都是以母语者标准为基本出发点,形成母语者标准的思维定势。Kirkpartrik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综合教师、学生、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当地主流文化,当地社会发展,全球化在当地的深入度等因素[5]。中国学生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将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士,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在大学学习中了解不同英语变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和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
2.英语教学内容的改变
由于世界英语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很多国家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载体。教师在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时,不应仅仅教授英美文化,而应让学生全面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得体地选择英语变体,不断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度和敏感性。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印度的纪录片并配以印度英语,让学生感受到发音的显著区别,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浏览印度的英文网站,让学生了解印度英语词汇、语法和语篇的特征。同时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国英语变体在词汇、语音、篇章等方面的语言特征。
3.评估内容的改变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考试,而是掌握一门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工具,所以英语测试中不但要包括词汇、语法、篇章等基本的语言技能考核,还要包含多元文化的考察和辨别各种英语变体的能力。在口语测评中,不应看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贴近英美英语的发音,而是关注表达的可理解性。
参考文献:
[1]贾晓云.从世界英语的角度看英语在中国[J].长安学刊,2014.
[2]胡晓丽.世界英语变体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3]邱呁.世界英语变体对未来中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学生英语,2014.
[4]韩京和.标准英语统治下弱势群体的母语丧失[J].现代大学教育,2014.
[5]钟丽花.世界英语多元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3.
基金项目:2014年外研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新时期中医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和2015年院级内涵建设项目“在世界英语背景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