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凤
摘 要: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句子训练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句子训练 口语交际 语感增强 造句训练
在句子训练过程中,句子训练是学生对掌握的字词进一步加以应用,同时是学生学会写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必須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切实提高句子教学的效率。
一、通过口语交际中训练句子
低年级儿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所以适时进行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逻辑性,开发儿童的智力。如:教“妈”这词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口头组词——“妈妈”。然后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说话:“妈妈真好!”“我喜欢妈妈。”“妈妈天天为我做好吃的。”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语句练得多了,对以后的书面作文便能增强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严密性,也更合乎语法规则。又如“我们大家热爱学校,学校很美。谁还能以热爱学校,赞美学校为内容,用‘许多’说一句话呀?”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造句也要从内容入手。不是用上这个词就行了,还得有思想,有意义。“除了热爱学校,我们还能用热爱父母为内容用‘许多’说一句话吗?”“我的爸爸有许多荣誉证书。”“我妈妈工作很忙,有许多天没休息了。”“请大家用‘许多’说一句爱学习的话!”“我要学许多生字。”这样的训练体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我要学会许多生字、’‘爸爸有许多荣誉证书’这些句子‘许多’都在句子的后边,咱们再造一个句子,把‘许多’放在句子前边,大家想一想,谁来造一个?”“许多学生上课都举手发言。”“许多江河都流入海洋。”“许多花都在春天开放。”……
二、通过增强学生语感训练句子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学生更是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如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抓住“飞快、挡住、为难”等词,指导学生有序地说话:先采用“填空式”让学生明白,做事先后顺序,然后用“导读式”加深理解。这样牵线搭桥后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如学生说:“小明同学接到老师交给的任务飞快地向指定的地点跑去,跑着跑着路中发生故障,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时他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为难了……”语感训练重点训练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这是对词语连续的发展。一开始老师教给画长句子中停顿的铅笔竖线:“动物园|新来了|几只|小企鹅。”“大家|向小光投来|责备的目光。”还要强调长句子中的重音:“它们披着黑衣服,挺着白胸脯,圆滚滚的身子,张着一对翅膀,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真有趣!”逐渐引导学生自己试着确定句子停顿和重音。一篇课文只示范一两个自然段,其余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另外,根据内容确定音量和语调。
另外,儿童正是机械记忆好的时候,要趁这个时候让他们多背一些东西,课文重点段、含义较深的句子都应该让他们背诵下来。背诵不是当课后作业一布置就完事大吉,应该有指导地抓句子,抓重点词,抓关联词语,边朗读边背诵,边理解边背诵。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姿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诵读,以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感悟。
三、通过造句训练句子
在低年级句子训练中,造句是重要的方式。除了一年级那些造句形式外,二年级还可以用一个词让学生分别造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如用“互相”组词造句:“我们同学要互相帮助。”“我们不是一班的同学就不应该互相帮助吗?”“这次劳动成绩这么大,真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呀!”就句子而言,最突出的是长句子的高频出现。第一课的归类识字里就出现:“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二十个字,两个小句子,用“是……也是……”连起。看图学文第一课“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中间两个逗号,后边一个比喻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桑”中间三个逗号,一句话写了落叶、小鱼两个事物。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走过去、紧紧握住、说三个连续动作,后边接一句话,还有两个分句合成一大句,一大句成一个自然段。长句子的高频出现是适应发展儿童语言、发展儿童思维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可以把要用的词写在说话的内容里。如王老师告诉我们:“大扫除时,同学们互相照顾点。”可以先组词,练习词语搭配,如互相追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比赛,互相谈论……然而再用词组造句。可以进一步补充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互相追赶(玩得可有劲了。)。通常我们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比如“许多”。有个学生说:“我看见旁边有许多鲜花。”原来学生模仿课文:“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上文说到了,在什么旁边?”“瓶子。”“那,你在什么旁边,看到有许多鲜花?”“校门旁边。”“好,从头说,把‘校门’加进去!”“我看见校门旁边有许多鲜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按不同内容引导学生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