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颖
摘 要: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低效,费时,耗力”的不良状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后来在奥苏贝尔、布鲁纳、维果茨基等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0世纪末,这一教学理论在国际教育教学界盛行不衰,成为全球教学改革的主流支撑理论。我国外语界自21世纪初开始接受并引进这一理论于外语教学研究当中。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从自身经验出发构建起对世界的理解,每个人都主观地构建对自己有个人意识的知识,重视个人凭借原有经验和现实处境对事物的主动理解。目前我国在建构主义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宏观研究;
(二)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外语教育中,外语的工具性一直受到很大重视,广大教师从外语的工具性出发,已经建构了从外语本身的词、句、章及语法等层面的外语教育教学体系和理论,保证了外语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但是,语言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根本上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外语承载着不同于我国的文化内涵,包括思维、认知、精神等。所以,外语教育教学要在充分体现外语工具性的同时,更充分体现包括思维、认知等人文性。这样,外语教育教学的任务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教育部大学外语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守仁(200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他的观点代表人们开始认识到大学外语教育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作为各高等院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教学目标做了如下描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没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重视,教师热衷于词、句、章及语法规则的讲解,学生更多地关注应试(大学外语四六级、考研外语等),两者特别是教师对外语的人文性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实践,严重地存在“唯外语而外语”的心理和做法,只重视“语”,而忽视“外”,更没有将“语”、“外”结合成“外语”,结果导致“聋哑外语”、“知表不晓内”、“高分低能”、“投入多产出少”等现象,同时,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削减学时的所谓改革更使这些现象雪上加霜,最终导致省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目标
省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本选题研究,探索“学生主体”等人文性教学策略,弥补了传统外语教学(工具性)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提高省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同时,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以服务省区域性经济建设。
四、教学改革内容
在实践上,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人文性视角入手,科学地将大学英语人文性教学策略落到实处。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人文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教学目标:要具有兼容性。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掌握外语国家的人文知识,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多元的发展支持。
2.教学内容:要具有充实性。在突出英语的工具性的同时,要把英语国家人文知识诸多内容有节地结合到英语教学中,特别要关注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习俗在语言符号中的体现,这样更加有助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和知识建构。例如在教材选择上,要优先选取体现时代脉搏、人文精神的材料,最好是选择一手材料,而不是经过翻译的二手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原生态。
3.教学方法:要具有得当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落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英语国家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还要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学习乐趣。
4.教学过程:要具有周密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突出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人文性策略的落实。例如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从文化差异等角度,对将要学习的材料进行分析、阐述,各抒己见,无一定之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代替以往的单词、短语提问式教学法。
5.教学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例如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人文素养、提升幅度等多方面因素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一考定江山”。考试只是手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增强才是根本。
五、传统模式与改革后教学课堂实例对比分析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我校(北华大学)根据大纲精神,明确规定“四年制本科生,四级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证书”。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进行改革,我校外语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要求》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五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改革试验。
通过改革后的实验性教学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大幅上升,缺席率控制在2%之内,课堂内容吸收率(测验)由以往的65%上升至88%。由此可见,改革势在必行,效果显著。
六、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目前针对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尚存在一定的漏洞,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理论层面,如建构主义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下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等,而在实践层面,研究多集中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方面,忽视了人文性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通讯作者: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