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斯托克,那是一场传奇

2015-09-10 07:22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托克组织者抗争

Woodstock,是音乐节的一种符号。

1969年8月15日——17日,两名青年在伍德斯托克组织了一场音乐节,不曾料想竟然有近40万美国青年汹涌而来,两场惊人的大暴雨非但没有浇灭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反而使他们变得疯狂,在“爱与和平”的号召下,音乐节变成一种奇特的反战方式。

“What is it that musicians have? Are youa musician yourself?”

“No.”一一一一一一Mike

“What is it the musicians have that they can communicate so well to the kids?”

“Music!”一一一一--Mike

这段话出现在Woodstock音乐节的纪录片里,Mike是这个音乐节最早的组织者之一,身为嬉皮士的他几乎是想都没想就回答了这些问题。

那一场盛会,让嬉皮士们把Woodstock变成了“爱与和平”的乌托邦。有人觉得他们是怪人,也有人亲切地称呼他们为“lovely people”。不同声音的交织,把他们推向舆论的前沿。

60年代的中晚期,战后思潮很激烈,年轻人有足够的见解却不被重视,挫折感与避世感顿生,他们渴望—种与世无争、和平、平等的世界,笑出贫富差距。于是,嬉皮士精神在—场音乐节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

年轻人们聚在一起,他们反战,反对陈腐的事物,用返璞归真的方式表示对美国政府战争政策的唾弃和愤怒。但也不会对任何局外人心存抵触,亚斯格的农场主说:“他们很好,对谁都称呼‘先生’,对谁都说声‘谢谢’。”他们抗争,却又温和,所以他们的抗争往往没有—个真实的结果。

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生活中,嬉皮士们把这种情感投射到方方面面。音乐一响,所有人都被凝聚在了一起。组织者Mike说:“是这个时代的音乐融入了社会。对社会的不满,在音乐中抒发,向往的世界,既然不存在,那就唱出来好了!”

在一场音乐会里,音乐对文化或社会事件的表达达到了顶峰,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再也无法复制。Woodstock,已经超越了音乐节本身的意义,三天的和平与爱,带来的震撼,绝不仅存留在那个年代。到现在,还是会有很多人带着憧憬去翻找之前的影像资料,想要隔着时空体会那非比寻常的三天,也许在当下,很长—段时间里,这样的音乐节奇迹都不会再发生。

后来的人也没有办法再完全感受当时的盛况,也没办法完全体会嬉皮士的情感。时过境迁,整个大环境都在改变。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很难有一样的价值观念,很多人再去看当年的Woodstock,当年的嬉皮精神,并不完全认同,却莫名感动,或许对于青春热血的感情是相通的。

在Woodstock的纪录片里,一位当时的一位警官说,他当时提着警棍想去敲晕那些作乱的小孩,结果他看到那些年轻人,却认为他们是国家的骄傲,无论他们外表怎样,但孩子们的内在是不容置疑的。

那是不可复制的年轻人,也是不司复制的时代。

猜你喜欢
托克组织者抗争
名师新题:抗争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LOVEIN AN OLDCLIMATE
导演
黑乌鸦托克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徒托克的花儿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