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欣赏鲁迅的文章

2015-09-10 07:22殷春萍
考试周刊 2015年70期
关键词:诵读作用语文教学

殷春萍

摘    要: 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揣摩文中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要充分重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诵读    作用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对职高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一脸茫然。那么,怎样让学生领会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含义呢?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念,让学生从读中体会、领悟。因此,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重视诵读的作用。

一、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敏锐的人对语言直觉感知的能力特别强,对语言文字的正误、含义、形象、情味能够立即判断,用词中的细微差别顷刻之间也能辨别。听读的过程是言语的感受、认识、领会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常地、大量地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从外部刺激学生的言语器官,使他们大脑皮层细胞之间形成较牢固的联系、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文字就能直觉感知、迅速领悟。鲁迅杂文《拿来主义》,语言讽刺、幽默、思想深刻,寥寥几字便道破事物本质,尽显敌人之可憎可鄙。如文章中有这么几句:“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学生开始对这几句中的深刻含义理解不透,后来通过对一些词的重音朗读后,学生才深刻领悟出“活人替代了古董”,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快到没什么可送的地步了,这就隐隐照应了下文的“丰富”、“大度”。“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有力地讽刺了当局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把“来”换成“给”,一字之变,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把“送”换成“拿”,明确了二者的区别,揭示了两种现象本质的不同。因此,经过朗读训练,学生大脑对语言的反映更快,更准确,而省略了过多的分析、推断。

二、诵读可以揣摩文中形象

鲁迅作品为读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生在诵读时,通过有声语言,可以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如亲耳所闻,如亲眼所见,如身临其境,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字句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如读鲁迅小说《药》,当读到康大叔递人血馒头给华老栓时,从康大叔的“抢”、“扯”、“裹”、“塞”“抓”、“捏”等一系列动作中,学生仿佛看到一个以杀人为职业,以卖人血馒头为“专利”,贪婪无耻、蛮横凶残的杀人魔形象,深刻领悟到康大叔是一个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的刽子手,是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读鲁迅的叙事抒情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当读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时,刘和珍等烈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不顾个人安危,互相求助的情景如在眼前。学生不仅被烈士们殒身不恤的大无畏精神感动,而且在读中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诵读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文章是作者心声的流露、情感的结晶,读的关键在一个“情”字。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情感丰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体验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完全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如读《记念刘和珍君》,当程君建议鲁迅先生写文章纪念烈士时,作者写道:“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好像自己就是作者,与作者一起感受“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一起感受“长歌当哭,是必定在痛定之后的”。学生有了这种感受后,在诵读中,就能把作者怀念死难烈士的悲痛之情和抨击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愤怒之情充分表达出来。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在读中激发了情感,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诵读可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阅读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构成中,通过感知、体悟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欣赏的审美活动。如《拿来主义》在列举“送去主义”的现象时,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读到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读”,有的学生读着禁不住露出会心的微笑,为什么呢?因为太形象了。这一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起了他们对影视作品的回忆和联想,他们仿佛看到“大师”们“捧着”时珍而重之、小心翼翼、媚态可掬的滑稽形象,仿佛看到“大师”们“一路挂过去”的卖力寒碜可笑样。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始终没有产生情绪的激动,没有能够产生想象、联想、回忆、感知等心理活动,没有美的享受,这仅是一般的阅读。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去探求、想象、回忆,这样才能变一般阅读为阅读欣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作用。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鲁迅的文章,职高生更要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体会鲁迅语文章的神韵,才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领悟行文的真谛。

猜你喜欢
诵读作用语文教学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