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 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所在。然而,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非英专业学生中,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在Dornyei的动机三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现象,并针对该现象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学习 动机缺失 动机三层次理论
一、引言
古往今来,众多二语习得的研究都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和制约其外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水平高的学习者比动机水平低者更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广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出现了学习动机的缺失现象,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更为明显和突出。随着高考改革的发展和高校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出现多元化,一方面,部分学生通过高考招生录取,但这部分学生通常因为数学或者英语学科成绩不理想,“拖后腿”才被迫选择高职就读。另一方面,通过对口招生和单独招生升入高职院校就读的中职中专生比例不断提高,这些学生中有的在升学前学校并没有开设英语课,这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出现“断层”。本来英语基础就不好,再加上两三年没有学习英语,这部分学生更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现象在他们身上尤为突出。本文以Dornyei提出的动机三层次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现象的几点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二、“动机缺失”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集中关注“动机缺失”这一问题,并进行相关实证与理论的研究。根据Deci与Ryan(1985)的解释,“动机缺失”是一种“缺乏意图和动机”的状态,并指出它可能起因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无助”状态,进而使个体失去行为的动力,这是一种外部线索引起的动机缺失。另一种是由个体受自身内部的某种力量控制而失去行为的动力,这是内部线索引起的动机缺失。Dornyei(2001)把“动机缺失”定义为:使人们对某一行为减少或失去动力的具体的外部力量。这一定义更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但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内部因素的影响(朱晓红,2011)。本文倾向于Dornyei的解释,认为“动机缺失”是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下降甚至缺失,而这种现象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动机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学习的效果。
三、动机三层次理论及影响动机缺失的因素
1.Dornyei的动机三层次理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学者Z.Dornyei经过多年研究,在总结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专家Gardner和Lambert等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学说,这是继社会心理模式后最有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学习理论模式,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Dornyei的研究理论,他把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分成三个层次: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语言层面继承了Gardner等人(1983)的观点,即认为动机受两种态度的影响:综合型态度和工具型态度。前者指的是对与第二语言有关的宏观社会环境、文化及操该种语言的人等的态度,后者则指对教授第二语言的教师及该门课程的态度。学习者层面包含了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归因方式、成就需要等。情境层面的动机成分包括课程特定动机组件(course-specific motivation component)、教师特定动机组件(teacher-specific motivational component),以及学习集体动机组件(learning community motivational component)(Z.Dornyei)(胡健,2002)。
本文以动机三层次理论为依托,分析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这三个层面上英语学习动机受到的影响及缺失的原因。
2.在语言层面上影响动机缺失的因素
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宏观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尽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或外国人扎根中国,然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英语的使用仍然不是一种必须。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用,因为自己见到外国人的机会极少,学来能用的地方也不多,在日后生活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而不想学,从而出现了“动机缺失”的现象。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因为在大学,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必须学,学生缺乏学习英语和使用该语言的大环境。学习英语是为了过B级,过四、六级,评奖学金等因素,是大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所在。设想如果大学里英语变成选修课,而且学生不用考级,这种英语学习的“动机缺失”现象将更严重。
3.学习者层面上影响动机缺失的因素
正如开篇引言所述,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成分比以前复杂,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近年高考录取制度和各大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由原来的较单纯地通过普招(即学生通过参加每年高考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简称)录取考生,到现在可通过单独招生及对口招生录取。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决定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这种招生形式就叫做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对口招生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届毕业生,主要考试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达到一定分数线后,由本省自行选录。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普招、单招及对口招生的混合生源有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班级单位里,且近年来单招和对口招生入学的学生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相差较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尤其是通过单招和对口招生接受的生源。据了解,他们在升学前学校只开设很短课时的英语课或者根本不开课,不少学生反映“已经好久没学过英语了”。本来英语学习基础就差,再加上中专、职高类学校对英语课的不重视,导致升入高职后的这部分学生对英语丧失学习兴趣。据调查了解到,许多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各方面综合知识特别是语法和词汇的遗忘程度很高,一句话里认识的单词没几个,不会读也不会写。学习者自身基础没打好及对学习缺乏兴趣等因素,是造成他们“动机缺失”的一大因素。
4.情境层面上影响动机缺失的因素
在Dornyei的动机三层级模式中,阐述最详细也最引人注目的是与外语学习情境有关的动机因素的界定与测量(Dornyei,1994)。情境层面中的课程特定动机组件与课程相关,包括学习者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学好该课程成功度的期望值等方面。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这里简单讨论教材的使用对兴趣的影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不够精、专,跟学生切身利益不紧密,简言之,学生感觉实用性不高,唤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动机内在结构的所有变量中,学习兴趣对动机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间接影响也最大(秦晓晴,2002)。因此,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则学习动机也会缺失。
情境层面中的教师特定动机组件与教师的性格、行为(人际行为、教学行为)及教学风格等因素有关(Dornyei,1994)。俗话说得好“教学相长”,学生愿意学,老师教的热情也高。但是在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比例十分低,大部分都是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单招生和对口招生生源占大比重的班级,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上课时基本听不懂,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反应。此时,有的老师就缺乏授课的成就感,产生挫败心理,进而影响工作热情。学生学得不积极,老师也教得不积极,有的老师只顾自己完成授课任务而完全不顾学生能否听懂甚至是否在听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对学生的期待,对于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和持续受到他们每人在课堂上所得到的教师期待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期待延伸到今后的学习中。教师期待可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果是积极影响,则学生往往在学习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动机明确,态度端正,成绩提高等;反之,则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动机不明,成绩下降等(陈巧薇,2009)。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消极态度也是使得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动机缺失”的原因之一。
根据Dornyei(1994)对学习集体动机组件的描述,动机缺失与学习者所在集体动力有关,包括目标定向、规范和奖励体系,以及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性型)。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授课教学工作常常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大班教学普遍存在,也有部分院校根据学生水平和需求,采用分层分流教学模式。教学班级规模过大对于语言教学十分不利,因为课时有限,学生水平差异大等因素,使得每个学生获得教师的关注度及操练语言的机会差别很大。有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或表现自己,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几乎为零。分组活动时教师也不可能检查每个小组的课堂课业完成情况,往往由于时间有限而只是采取抽查的形式。这使得学生由于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而容易产生“事不关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引起“动机缺失”现象。在分层分流班级里的学生,虽然学生水平比较接近,便于更好地因材施教,但是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班级里缺乏学习较好、兴趣较高的同学的带动,而且由于长期以来自身英语成绩不好,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他原因,慢慢地也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机。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教学上,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目的,也大都是帮助他们过B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在这样的班级里,没有竞争,合作学习也难以开展,学生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容易产生“动机缺失”的现象。
四、激发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几点策略
1.把“普通英语”(EGP)转变为“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当前大多数高校延续中学的“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与中小学英语雷同,导致学生或“动机缺失”,或为通过四六级等考试产生“证书型动机”。“专门用途英语”(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培养以英语作为载体或者工具,在一定工作环境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倪子君,2012)。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尝试将EGP转变为ESP,例如笔者所在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根据学生的需求,为焊接专业学生开设了焊接英语课程,取代原来的大学外语课程;在文秘专业也尝试教授文秘英语,计算机专业选用的教材则是计算机英语。这些英语教材中的知识比普通英语教材更贴近学生专业所学,也有可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比以前提高,学习动机也得到了激发。但是ESP设计的内容往往比EGP的要深,许多生僻的单词及晦涩难懂的文献资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难以接受,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尝试教授职场英语,让他们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了解职场企业文化等,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动机。
2.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及合作学习
由于高职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比起本科生较为不理想,在此类学生中开展合作学习效果会好些。教师应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并将学生进行分组,每次上课都让学生按小组坐在一块,这样有利于成绩稍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学习英语,在小组里降低了学生的焦虑,对动机激发也会有一定帮助。学生个体置于班集体这一环境中,集体进取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教学活动(杨国俊,2002)。
3.利用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上课时可偏重口语方面的教学,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对于单词及语法的枯燥学习不感兴趣,传统的以分析文章讲授单词和语法等内容的教学手段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学生专业设置情境,比如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设置一段在汽车销售中心或者修理厂的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一视同仁
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在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这一方面,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汤闻励,2012)。教师不仅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提升道德修养,不要对学生有所偏见,不要因为学生基础差而丧失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此外,教师还要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减少学生的“动机缺失”。
五、结语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断变化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动机缺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所学语言本身,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兴趣,或者所学课程难易度,还有教师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使用的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因篇幅有限,未能深入分析原因,只选择其中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进行论述。无论如何,“动机缺失”现象在外语教学中都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引起这一现象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解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
[2]陈巧薇,王芳青,楼琼.论教师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9(10).
[3]胡健.Z.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与口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1).
[4]倪子君.从“动机缺失”看大学英语结合ESP的必要性[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5]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
[6]汤闻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J].外语教学,2012(1).
[7]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
[8]朱晓红.回眸与前瞻:学习动机缺失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基金项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201300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