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民全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它在学生整个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对感兴趣的学科,学生会自觉而愉快地钻研,并且集中注意力,不易疲倦,而注意力越集中,记忆效果越好,学习效果往往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不断提高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认为学好这门学科完全有把握,并愿意花更多时间学习感兴趣的学科。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学生难能可贵的财富。所以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在数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充满期待与兴趣,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好学生,树立起师长威信,但又要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努力做到在课堂里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在课余又是学生的朋友,和谐友善、开诚布公。在生活中教师是长者,关爱学生、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给学生舒适、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可能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所以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需要我们善于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仅加深学生印象,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还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在课前实行数学五分钟演讲,把趣味数学题、数学家轶事、数学名人故事等作为演讲内容,并且谈谈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这样数学课堂是学生积累知识、展现自己的平台。经过日积月累,相信随着学生对数学的了解越多,兴趣也会越浓厚。也可以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运用巧妙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精彩的活动中巩固知识。顺口溜念起来朗朗上口、幽默诙谐,便于学生朗读和记忆,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顺口溜复习方法,将本节课中一些难记、容易混淆的数学规律、定理和重点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忆,无疑把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乐于参与其中,于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直接或者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设计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教科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数学变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脱离实际,并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不易理解和缺乏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供动一动的机会,那么学生必定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让好动的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一节课是一件难事,如果教师能够多提供、创造些机会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走到黑板、走到讲台前,使学生不再束缚于座位上,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能高度集中,并乐此不疲。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掌声对表现好、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再次,把有趣的游戏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方式巩固知识点,变静态的课堂为动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最后,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动态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点滴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进步,都是下一步学习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让他们独立地看、感觉、触摸,寻找、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运用,从而在成功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学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不自主地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教师应慷慨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如教学《比和比的应用》时,我先讲授比的写法。27比6记作27∶6;13比3记作13∶3。让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是比号,读做“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接着引导学生比较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了肯定评价,使其优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总而言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关键是寻找兴趣源,而兴趣源又靠我们发现、挖掘、创立,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