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置”技术 引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新方向

2015-09-10 07:22孙战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成品数据库

孙战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5年将教育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以这个视点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不少高校也正在进行应用的整合,将为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和创新创造条件。因而伴随着校园网到数字校园,再到今天很多高校正在规划的智慧校园,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已经不单是一种工具,而是逐渐变成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教育信息化整个体系而言,高校在信息技术起步和应用阶段,建立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及时发现和研究这些方式,客观分析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将会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特别要说明的是,一所高校并不只是采用单一方式来进行建设,而是多种方式的混合运用,重点区别在于每种方式占有的比例。

方式一:系统自建

对于一些技术力量较强和人员配置丰富的高校,自建系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是自己的队伍,在工作时间、部门配合、资源调度、服务响应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保证。同时,面对学校不断变化的需求,自己的队伍也能随时对信息系统做出调整和修改。

这种方式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很高,要满足高校多数应用系统自主开发的需求,所需配置的软件工程师数目将不会少,而他们所消耗的薪酬、福利、管理、培训等成本是巨大的。例如,多数采用这一方式的美国综合排名前十的高校,其信息化部门的人数最少100多人,多的高达500人。

国内高校信息部门的员工数目基本不会超过50人,有的甚至在10人以内。这些人的主要职责和知识结构是为了完成IT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客户支持与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可能还有精力和能力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因此,除了清华、北大等少数顶尖高校可以大规模地采用这种方式以外,我国多数高校只能在一些简单、轻量的应用中尝试这种方式。

方式二:产品采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商品出售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对厂商来说,一次生产,多次销售,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对学校来说,购买现成的软件产品,不做任何修改地使用,总体投入不大,见效快,适合一些业务需求比较明确,或者操作规程标准化,或者功能要求比较单一的应用,如财务软件、一卡通系统等。有的学校因为资金和人员局限,在一些复杂应用上也购买成品软件,然后选择使用其中适合自己学校的功能,与学校需求不符的功能就弃之不用,如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后勤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一般是厂家根据一所学校的需求做定制开发,然后包装成通用产品进行推广。所以,对于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或与应用系统原型学校需求不一致的情况,除非厂家做出修改,否则学校的特殊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统计表明,购买成品不加任何修改使用,大约只有30%-40%的功能是可用的。

方式三:服务外包

高校所涉及的服务外包主要是应用软件的研发业务,这种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完全定制,即软件供应商完全按照学校需求进行定制开发。从需求调研开始,按软件工程的步骤,不论采用什么开发模式,运用什么方法,完全按照用户需求量身定做。这种方式能极大程度满足用户当时的需求,很好地配合用户当时的软硬件环境。缺点是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后续服务成本较高,因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管理流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让定制的信息系统继续发挥作用,厂家必须随时响应需求,对软件不断做出修改或增加新的功能。在用户投资不能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厂家这种按需定制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因需求变化而导致的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定制系统的可用性将越来越低。

二是在成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为了避免成品软件对用户需求满足度不够,定制开发成本又太高的情况,很多学校进行折衷,采用在成品软件基础上由厂家进行二次开发的方式。如果一款成品软件的功能满足学校当下的大部分需求,只需在某些细节上做一些微调,那么用户可以在成品软件的费用之外再额外支出一笔资金,请厂家针对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做二次开发,取得了成品和定制之间的一种平衡。对厂家来说,如果二次开发对产品升级有帮助,就可以把它固化到下一个版本,提高其产品的价值。尽管这种情形能够降低用户支出,但同样面临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困境。反复的二次开发最终也会把厂家拖入泥潭,在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做艰难的抉择。

方式四:SaaS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方式,本质是一种租用模式。听起来SaaS可以削减成本,减少人员投入,降低应用系统购置、维护、管理的大量费用,但由于人们对其安全性、可用性、易用性等方面的顾虑,国内几乎还没有高校采用这种方式,厂商也持观望态度,不会轻易投入巨资构建SaaS体系。近几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普教领域涌现出一批SaaS服务提供商,为中小学、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软件租用的“云服务”。例如有厂商推出“普教云”服务,已在西部某省份多个地区投入使用。普教业务容易标准化,而中小学数量庞大,每所学校只需投入很低的租用费用就可以完成所有业务的管理,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方式。

基于以上学校建立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下面从TCO(总体拥有成本)、人员要求、建设周期、服务响应、适应变化几个方面作一比较:

综上所述,各种方式各有千秋,每个学校根据自己资金、人力资源、业务需求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系统建设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适应变化”这一指标上,除了成本高昂的“自主开发”方式较好以外,其它方式都不算太好,这个值得我们深思。高校需求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业务本身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不断发生改变,包括部门设置、业务流程、管理规范都会经常发生变化;二是用户对于如何应用软件系统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在项目进行中会频繁改变和增加各种要求,导致开发人员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设计和编码工作适应这些变化。

为了解决需求变化以及各种异构系统的集成问题(包括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企业软件采用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利用SOA架构来建设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种方法在高校中却很少用到,原因是高校业务系统往往不是同一时间建成的,各个业务有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难以有一套系统一统天下;再者BPM和SOA涉及大量的平台、工具和中间件技术,资金投入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效果不一定很明显。因此,是否可以开发出一种“可配置”的软件系统,能屏蔽底层诸多的实现细节,给用户提供可视化的配置工具,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不需要重新编写程序,仅通过界面配置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可配置”的数字化校园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当高校需求发生变化时,用户便可以使用软件系统中已有的功能对软件进行自行修改,修改完毕后保存配置,系统不需要进行编译即可自动适应配置后的结果。

“可配置”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数据可配置。高校大部分信息系统都是通过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数据库的设计一般在应用软件设计之前进行,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需要修改数据库结构时,往往需要开发人员重新修改数据库结构和程序后台代码,费时费力。

数据可配置指可以在应用系统内部通过已有的功能修改数据库结构,修改完毕后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库操作方法,供软件其他部分调用,无需重新编译即可自动适应调整后的结果。

2.信息门户可配置。信息门户就是“智慧校园”的界面。软件系统能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展示数据源配置的结果。界面配置可分为两个方面:①界面定制:能够对界面展示的形式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②界面控制:能自动适应数据结构的变化,在界面中自动添加或修改相应的数据项。

3.报表和表格可配置。高校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表格的形式来输入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结果。而报表和表格的变化是非常频繁的,因此,报表和表格的定制对提高系统适应性非常重要。“可配置”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表格和报表生成器,除了可以设计表格和报表的格式外,还能够对数据项进行配置,与指定的数据库中的字段相关联,还能定义公式进行计算。

4.流程可配置。流程可配置是指用户可利用软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来灵活调整业务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例如在高校迎新系统中,新生办理入学的流程发生了变化,只须在迎新系统中做一个流程的重新配置就可以适应新的流程,无须重写代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通过对软件系统中已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用户需求。

总而言之,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最好都能把“可配置”作为一种技术规范来指导应用系统的开发。尤其高校在选择产品和合作厂商时,如果能够采用“可配置”的技术,高校智慧校园信息系统的适应性将会大幅提高,其生命周期自然会得到延长,用户的投资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成品数据库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