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明等
为认真贯彻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合作工作,加快培育浙江本土跨国公司的实施意见》,组织落实今年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关于积极培育民营跨国公司的工作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我省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近期我们在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26家企业、7个市县商务局开展了广泛调研,基本摸清了当前我省民营跨国公司培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工作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制定并组织实施好“我省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
我省民营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跨国公司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以股权控制为手段,实现企业各类要素资源和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国际化布局,主宰着全球资源、技术和价值链的制高点。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和投资司界定的跨国指数指标,跨国指数一般按照(境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境外资产÷资产总额+境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计算得出。按照这一指数,并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进行对比,我省跨国公司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国内横向比较,我省跨国企业境外资产规模虽小,但跨国指数较高,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跨国公司主要由央企构成,我省企业与之相比,境外资产规模明显偏小。但我省企业跨国指数较全国平均水平则更高。我们调研的26家企业平均拥有境外资产55.97亿元,远低于全国100大跨国公司平均拥有境外资产的524.73亿元;平均跨国指数为33.57%,明显高于全国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13.60%。其中浙江吉利集团跨国指数在全国100大跨国公司中居第一,为63.67%;卧龙集团、华友钴业也挤进全国前十。在26家调研企业中,跨国指数最高的是米娜纺织,其跨国指数为91.54%,但境外资产规模过小,仅3.61亿美元。全国100大跨国公司中,总部在我省的为7%,拥有数量虽远低于北京,但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二。我省跨国公司发展培育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与全球跨国公司相比,我省跨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明显偏低。我省跨国公司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国际化水平在国内走在前列,但总体而言,投资主体国际化经验仍然不足,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国际化水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26家调研企业平均跨国指数33.57%,约为2014年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64.55%的一半,达到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只有两家。在境外资产规模方面,差距更大。在技术、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以及国际化经营能力、理念等方面也亟待提升。
我省跨国公司境外的经营项目效益较好,对省内母体企业业务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跨国公司境外投资效益较好,对国内母公司的各项贡献巨大,也有效地拉动了我省进出口贸易。调研的26家企业境外累计投资为289.7亿元,境外资产总额为1455.1亿美元,境外投资增值了1165.4亿元,增值率为4.02倍。2014年,26家调研企业的境外总营收为1601.37亿元,占26家企业集团总营收的39%。在进出口方面,共有18家调研企业填报了境外投资拉动进出口的相关数据。2014年,上述18家企业境外投资共拉动进出口190.8亿元,平均拉动出口10.6亿元。境外投资对我省进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
跨国经营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海外投资集中在制造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审批和核准企业中,民营企业数为6409家,民企投资数量占总数的91.28%,民企对外直接投资额219.97亿美元,占84%。重大项目包括:我省民企吉利并购沃尔沃(13.88亿美元),美都能源并购美国油田项目(13.96亿美元),青山控股印尼镍铁冶炼项目(7.73亿美元)等。“十二五”以来,我省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9.1%,平均单个项目规模从2011年的606.6万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1007.8万美元,行业主要涉及纺织业、化纤、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家具、电子仪表、医药化工等我省传统加工制造业。
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民营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时间不长,正处于跨国经营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培育阶段,而且由于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对的国家地区不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差异性也不同。根据对26家企业的梳理和归类,反映比较突出或者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跨国投资前期,开展调查难度大,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突出。每一个境外投资的决策都需要对投资地区做系统研究和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详细了解投资国的政策环境、人文习惯、人力资源、市场容量、同业竞争等。我省企业跨国经营还在起步阶段,多数本土企业境外投资经验不足,对境外投资环境的考察和调研还是获得的信息不全,国内中介机构也难以提供专业化的跨国经营调查咨询服务,投资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不少困扰。
对境外风险预期不足,缺乏相应的应对预案,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当前,我省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是:销售网点已布遍全球,研发中心以欧美日等国家为主,生产基地设在非洲、东南亚和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政局不稳,风险多发,容易给企业带来损失。
国内的金融保险服务跟不上,难以适应当前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势头,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严重制约。随着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发展壮大,境外资产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企业“走出去”融资仍然无法以境外企业的土地、固定资产为抵押获得贷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另外,在境外投资保险领域,仍存在信保机构单一、险种不足、保费过高,境外投资保险参保率较低的问题。
外汇管制给企业跨国经营需要的资金进出带来比较大的不便,“资金池”业务和外汇集中营运管理改革试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为防止企业套汇,我国现有外汇对资金进出境有严格的管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境外子公司的经营性资金来往都受到外债额度、企业注册资本30%比例的限制,制约了企业跨国经营中使用资金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本次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8%的企业表示尽管现有外汇政策较以前有所放松,但管制依然过多,资金进出不够自由,成为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主要困难。
跨国经营涉及的国际税收法规协定复杂,如何避免跨国交易和投资架构安排带来的税收法律风险,引导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国内多缴税、多贡献需要加强指导。一是当前跨国税收体制安排复杂,透明度不高,加大了企业国际税收的法律风险。二是我国与很多国家在签订双边协定时,从招商引资角度出发未签订饶让条款,导致国内企业利润回流在境外投资目的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不被认可,给企业境外获利境内交税形成障碍,导致国家税收权益的流失。三是国内引导性的税收政策安排对跨国经营存在不适用的问题。
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及配套政策相对滞后。跨国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非常专业的有国际化视野,懂得国际规则的管理团队。由于我省企业国际化刚刚起步,在人才储备方面缺乏积累,特别缺乏通晓外语,熟悉国际规则,有丰富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加强我省民营跨国公司培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从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环境营造等三个层面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营跨国公司的发展。
建立筛选培育机制。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以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前100强的自营出口企业和上市企业为重点,结合境外投资年报和承包工程年度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跨国经营统计分析体系。根据跨国经营业绩和成效评估结果,筛选出一批重点培育的跨国公司,列入培育计划予以重点扶持。
提升跨国经营能力。省商务厅将牵头组织实施跨国经营专题研讨和培训交流计划。定期组织学者专家、管理咨询公司和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共同参与、策划和推进。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市场、品牌、技术、人才、资本等国际化战略和跨国经营发展计划。加快完善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决策和财务监督,规范境外投资和分支机构的管理。指导企业加强境外项目的前期调查和风险评估,落实好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制定好风险分担转移预案。支持实施本土化策略,用好投资所在国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履行好社会责任。
探索外汇改革试点。联合省外管局组织开展跨国公司外汇政策宣讲和服务活动,提升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争取省外管局支持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试点:进一步降低境外资金池业务的准入门槛,扩大资金池币种和功能,探索在合规的前提下,为企业资金进出境松绑。对具备实际业务背景的跨境母子公司的资金流动,逐步放宽取消“投注差”或“放款额度”的要求,以利于跨国企业在不同实体间实现资金调度,降低财务成本。支持省内更多的民营跨国公司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营运管理的试点,强化跨国公司总部的资金营运和结算功能。鼓励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试点。
强化国际税收筹划和服务。联合省国税组织开展国际税收筹划和服务计划,加强国际税收安排及相关协定政策的应用辅导。争取成立浙江省跨国税务服务专家组,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一对一的国际税务筹划专业指导。推进国内的跨国税收征管规定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重征税协定更加透明和具有可操作性,编制发布统一规范的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服务指南。会同财政、国税部门认真梳理现行跨国税收的有关协定,积极向财政部、国税总局争取在中方对外投资高于引进外资的国家和地区签订明确的有利于企业境内缴税的饶让条款。落实好境外业务盈亏弥补及税收抵免等政策。
构建投融资支持体系。省财政出资5000万元建立风险准备金,进出口行和中信保分别提供融资和担保业务,联合设立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担保平台,解决小企业在境外项目(投融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的融资难问题。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政策性金融机构、社会民营资本的进入,研究设立规模为50亿人民币的跨国投资合作基金,从过去的事后补贴,改为事前的参与和孵化,对跨国并购、加工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境外大项目实行中长期的股权投资,突出解决我省企业在境外实施大项目的投融资瓶颈。同时,省商务厅将建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定期协商机制,加强与丝路基金、中非基金及口行、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对接,强化项目信息交流,争取各类金融支持。
鼓励抱团合作、集群发展。一是发挥我省境外园区平台的优势,支持“两反一保”涉案企业、省内开发区以及区域特色产业与我省的境外园区开展对接,实现中小企业在海外抱团投资、集群发展。在巩固我省现有6家境外园区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在市场集中、政局稳定、条件成熟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新设加工制造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打造浙江制造、浙江品牌在海外的发展中心。二是引导我省工程企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设计咨询院所的战略联盟,促进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和管理营运的集成,推动工程企业转型为综合承包商、机电装备出口企业转型为系统集成商。
改善跨国经营环境。建立浙江省国际投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发布国别投资合作指南、投资产业指引、投资障碍或风险预警提示以及合作项目机会等。加强跨国投资经营的法律、财务、会计等专业机构的咨询服务。发挥全省境外投资企业协会、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作用,开展机构联络、行业分析及实务研讨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加大对境外专门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落实好境外投资登记备案制,推进商务与发改、外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巩固各地政府牵头建立的境外经贸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领事保护,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