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国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一场后工业时代的全球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美丽中国”蓝图愿景下,“生态化”、“绿色化”已在全国形成新的时代共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这是一种崭新的资源观、经济观和发展观,成为浙江及至全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指引。泰顺县属于浙江后发展山区县,受区位交通条件所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发达地区。但也恰因于此,泰顺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体系得以完好保存,当发达地区处于“先发展后治理”的尴尬境地时,泰顺却坐拥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率先践行并探索“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后发崛起”之路,不仅摘掉了“欠发达县”帽子,还为今后在生态文明新常态下实现“弯道超车”积蓄了后发优势。泰顺这片“浙南净土”,将迎来“破蛹成蝶”的华丽转身。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泰顺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断科学破解了以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在生态文明“新常态”下,泰顺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稀缺资源、厚重人文,都将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因”,并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天然基因。在生态文明时代,自然资本必然会代替人造资本成为最稀缺资本,生态环境将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要素。这些要素包括森林、空气、水,而“天蓝、地绿、水清、气爽”恰是泰顺的最大特征,综合环境指标评价曾连续五年居浙江全省第一。泰顺位于北纬27°17′,是人类居住的最佳纬度,县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6.7%,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泰顺空气十分清新,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9.7%,今年前5个月PM2.5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提前一个月达到国家标准;泰顺是飞云江的源头,占有飞云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三大水系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划定的功能区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和县界出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特色基因。泰顺“泉桥山水石”的特色资源集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放眼省市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全县拥有旅游资源单体总数295个,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世界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承天氡泉”,为全省两个4A级温泉之一,被誉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乌岩岭拥有浙江50%以上的动植物种,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飞云湖位于飞云江中游,是浙江南部最大的湖泊。泰顺石是与国内“四大名石”同等优秀的工艺石,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理论储量1亿吨以上。此外,泰顺还拥有40万千瓦的水力资源、210万亩山坡地资源、7.1万亩茶园基地、20多万亩笋竹基地,构成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体系。
文化基因。相对闭塞的山区地理环境,造就了泰顺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大篆刻大师之一的方介堪、温州首位状元徐奭等都是泰顺杰出历史名人。三两白鹭翩跹于桥下,千年古树守望在桥头,经过岁月的打磨,廊桥与溪水、石碑、古树融为古色古香的文化古迹,成为活的山水古画。每年定期举办的“元宵·百家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廊桥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成为时尚旅游的文化品牌。目前,泰顺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116项,其中“国遗”项目达6项,成为全国“国遗”项目第一县,同时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古朴的廊桥、灵秀的山水、丰富的民俗,勾勒出“中国廊桥之乡”独特的人文景致。山水之美,同者甚多,但泰顺的文化之美,却是难以复制。
温商基因。温州人的文化基因就含有“生态”元素,瓯越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创了耕读文化、田园文化,并由此孕育了温州商人独特的商帮文化。近年来,受温商基因熏陶,14万泰顺人走出大山闯世界,在外创办市场870多个,总投资超5700亿元,年销售额可达8500亿元,年创税达200亿元以上,泰顺被授予“中国市场投资开发第一县”称号。近年来,泰商累计回归浙江投资项目达99个、总投资1154.3亿元,回归温州项目33个、总投资305.3亿元,其中回归泰顺项目27个、总投资230.7亿元。与此同时,泰商回归使泰顺能够不断汲取和分享外界发展的先进理念、先进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和资本支撑。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地接力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泰顺始终秉持生态立县之本,努力探索和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思路探索。回溯过往,泰顺的发展历程始终镌刻着生态烙印。由于泰顺所担负的特殊生态功能,如何统筹好发展与保护间的关系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探索发展与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道路,从一开始就是题中要义。近些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变革之中,从“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到建设“生态泰顺、小康泰顺、和谐泰顺”,再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一脉相承、循序渐进、踏级而上,积小成为大成,走出一条迈向生态文明“新常态”的发展轨迹。去年,县委又提出打造“廊桥国家公园”,对以往生态战略进行了再深化、再提升,并力求使其成为引领泰顺转型发展的目标方向。
载体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具体切实的载体支撑,主要抓手就是生态品牌创建。就此而言,泰顺也已在全市先行一步,早在1997年就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200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9年创成省级生态县,2013年创成温州市第一个“国”字号山区生态县,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呈现出“年年有进步、届届上台阶”的良好态势。同时深入实施“五创六联”、“七城九县”等系统生态创建,先后创成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中国碳汇城市等等。泰顺还陆续获得“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浙江十大养生福地”、“浙江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等金名片。
机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创新。在保护机制上,我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完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重点推进珊溪水源保护、乌岩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机制建设,强化源头严控、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不断优化环境质量。在产业机制上,建立环境准入机制,着力于旅游主业先导、工业转型集聚、农旅融合发展等机制建设,推动“一产二产三产化”。在保障机制上,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旅游发展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议事、督查推进机制,逐步加大生态建设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倾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试点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经济新常态需要以深化改革为引领,生态文明“新常态”同样需要以改革为基点。通过积极争取,目前泰顺已先后承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试点、省级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生物多样性国际项目示范县建设等重大改革试点。前不久,又被纳入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享受与开化、淳安等地同等配套扶持政策。无论是哪个试点,均以生态建设为治本之策,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并力求通过试点探索,把泰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从而为省市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试点经验和典型示范。
三、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泰顺样本
生态文明源于对过往发展的反思,更志在于推动未来发展的根本变革。多年来,泰顺已逐步走出一条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这种模式,深入探索生态文明多元路径,系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真正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泰顺样本。
保护为先——构建生态屏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生动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体现了一种生态平等的新价值观。泰顺提出建设“廊桥国家公园”,其首要任务也是保护好自然生态。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节能减排”等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指标及承载能力,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格局。要充分依托国家主体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等改革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更好的发展扶持政策,申请生态补偿、水权交易、碳汇交易试点,真正促进生态财富“增值”。同时,创新推行“一优先五捆绑”的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引导资金、项目、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整体向生态功能倾斜,形成竞争性分配导向,促进资源配置优化、集约高效,推动全县各区域各领域生态化转型。
发展为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发展新经济观,核心理念是把重心从“在发展中保护”转移到“在保护中发展”的轨道上来,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对于泰顺而言,基本路径是推进旅游主业化发展,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要充分抢抓浙江旅游业培育万亿产业的大机遇,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加快时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体育、养老养生、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产业优先布局,加快推进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泰顺石文化创意园、龙汇国际养生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致力把泰顺打造成“中国吉祥地”和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快工业布局优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创新实践“旅游业+”发展模式,做好旅游业“乘法”,以旅游来渗透、催生、融合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网络等各行各业发展,推动“一产二产三产化”,真正构建起“多元合一”的旅游主业化新格局。
建设为重——构建生态家园体系。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泰顺提出打造“廊桥国家公园”,根本目标正在于此,即以建设山区最美县城、时尚小镇、美丽乡村为载体,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全县大公园。要依托罗阳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机遇,注重从“生态智慧城市”的角度诠释,建成一批彰显泰顺特色人文底蕴的地域性标志景观、城区绿道、文化驿站,构建“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城市绿色空间;结合乡镇自然禀赋和特色定位,着力打造雅阳“时尚氡泉小镇”、泗溪“时尚廊桥小镇”、百丈“时尚体育小镇”、司前“时尚畲乡小镇”等各具特色的时尚小镇、特色小镇,形成全域大景区的主体架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等要素,保护挖掘古道、古桥、古树、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人文底蕴,科学谋划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布局,构建“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乡村公园体系。
人文为本——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从全球化背景看,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唯有对生态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完全一致的。泰顺是历史文化资源大县,这是泰顺建设生态文明的独特优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廊桥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红色文化、民俗乡土文化,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廊桥文化”体系。在打造“廊桥国家公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导航仪”作用,以文化丰富内涵,以文化彰显特性,以文化塑造品牌,以文化将山水、廊桥、公园融为一体,诠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泰顺品性。同时,加强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主流价值观建设和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推广,倡导节俭、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生态文化自觉,特别是将“廊桥文化”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积善行德等普世价值的宣传弘扬与培育和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相结合,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美的道德观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作者系中共泰顺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