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德育资源开发:模式、问题与趋势

2015-09-10 22:46李泽林郭会彩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学校德育公民

李泽林 郭会彩

摘 要我国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和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三种模式,其中存在对公民教育缺乏重视、经验不易推广等问题。针对不足,展望其未来趋势,能为中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来启示。

关 键 词社区德育资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42-03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本研究主要从我国现行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模式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现有模式

1.以学校为主体的资源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教育系统内部发展起来的。其具体运作方式是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发社区内的德育资源,并进一步形成校本德育课程。其具体运作方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带动本校学生参加社区内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该模式有三个特点:(1)以学校为主体。中小学校作为区域性社区资源开发的组织者或牵头单位,组织本校或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区德育活动。(2)以学校德育为中心。学校根据所在社区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发社区德育资源,丰富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内容,并以此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3)社会广泛参与。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校内或社区开展的德育活动。

2.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资源开发模式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社区德育资源开发模式。其具体运作方式是建立社区学院,接受街道办事处或区域内单位委托,社区学院在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和场地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开发、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开展等多种手段组织校本德育社区资源开发活动。[1]

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等特点,它是一种综合性社区教育机构,用以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当前我国创立较早的有上海长宁社区学院、上海金山社区学院及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等。

3.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资源开发模式

这是我国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它也被称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指以政府的统筹管理为主导, 街道作为所辖行政区域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实施者,它带动社区各界人士,以社区服务及社区文化为着眼点进行的各种文化宣传、资源开发的社区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为: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成立社区资源开发委员会,并设置有关职能部门及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社区资源开发的工作,这种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

该模式有两个特点:(1)以政府为主导。街道办事处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作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来逐步推进。(2)社会人士广泛参与。动员社区内各界人士参与社区资源开发的事宜,充分发挥社区内榜样人物、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传统文化等资源的优势,力求形成“共建、共享、共管”格局。[2]

从以上三种模式来看,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开发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开发模式的延伸和发展。这两种模式共有的优势在于学校积极主动地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利用校外资源,教育行为较为规范。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社区德育资源已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这一模式的优势是:一方面,它易于政府机构或街道办事处发挥主导作用,提升社区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可在一定限度内充分调动各界人力资源的共同协作。另一方面,社区作为除学校教育影响之外的又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影响环境,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最后,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基地的建立,使学校德育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延伸、扩展,使社区也成为一种德育阵地,真正实现生活化德育,这是学校德育实践的一种新模式。

二、社区德育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社区德育资源开发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关注与解决。

1.公民教育还未普遍引起重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应的“世界公民”观的出现,公民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普遍关注。公民教育已成为我国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也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3]新的德育课程标准闪现着公民教育思想,学校德育也逐渐将儿童参与实践活动作为其接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诸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品德教育与所处生活、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也体现了德育对公民生活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民主社会的诉求,也是学校德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现有的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中,公民教育内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相关研究。

2.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经验不易普遍推广

尽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我国德育改革的热点,但国内关于社区德育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较少,大多数方法和途径都是实践者在特定社区实践中,根据当地实际不断摸索而来,经验的地域特色很强,不易普遍推广使用。从事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多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因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环境的限制以及意识的缺乏,研究内容主要以开发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为主,或是从某一局部或环节展开;即使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也很难上升到新理论的高度。

3.资源开发的主体意识与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处于国家课程的“大一统”局面,学校和教师执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加之考试的压力,使得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更谈不上让教师走进社区开发德育资源。许多学校、教师认为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将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等同于学校一般活动的开展。

4.学校与社区协作不足

由于传统学校德育的封闭意识导致学校与社区长期分离,使学生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生活世界,也限制了学校教师的思维方式。这使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走出校门有一种陌生感和恐惧感(主要担忧学生安全责任),不愿走出校门,导致社区(社会)资源很难得以开发利用——甚至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社区人员及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家长普遍将精力、财力主要集中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升学考试和多种兴趣特长的培养上,而轻视“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开发社区德育资源的做法很难作出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其结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缺少相互协作的共生状态。[4]

三、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趋势展望

1.走向公民教育是德育资源开发的时代趋势

学校德育“走向公民”,其实是走向具体的公民个人,走向公民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过程中:第一,要注重公民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构建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旋律,以“中国梦”为价值导向,以学校和社区为活动范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活动引导者;通过参与体验社区服务工作,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并加深他们对保护自身利益,促进大家利益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的公民。

2.走向课程是德育社区资源开发的实践取向

走进课程即指社区德育资源应进入现代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为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丰富、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社区德育资源走向课程,不仅有利于指导社区德育活动的协调运行,还能改进学校德育课程的不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5]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主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以富强、民主、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及友善等为内容,丰富校本德育课程。这有利于实现社区德育资源的体系化与整体化,使社区德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走向生本是德育社区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

在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展需求,去粗取精,分阶段分步骤开发与实施相关德育资源。在开发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建立具有不同教育功能的教育基地。例如,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活动,如参观社区博物馆、访问社区模范人物、退休干部等、慰问孤独老人、参与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等,并在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或建立德育基地、知识的技能训练基地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地等,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作系统的安排使之形成系列,形成制度,使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得以强化,以增强德育效能,使德育社区资源真正为学生服务。[6]

4.走向网络是德育社区资源开发的新路径

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与交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式与生活空间。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学校可通过组建一个内涵丰富、文化多元、结构严谨、关系协调、德育效果良好的德育网络,借助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德育资源和德育力量,实现全员参与,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在学校德育中日益形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7]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网络建立过程中,可借助各种组织和沟通手段,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逐渐成为德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阵地。在特色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敞开胸怀,积极走近社区,与社区协作共同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如此,既能用课程资源的方式保存当地、本土文化;又能以课程资源的形式,形成开放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任宝利.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6).

[2]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探索,2005(6).

[3]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

[4]杜时忠.论德育走向[J].教育研究,2012(2).

[5][7]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6]陈念平.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本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7(1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学校德育公民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开放式教育实践探析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