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忠
高考地理试题中,客观题接近“半壁江山”,能否在客观题上获得高分,对高考地理成绩影响较大。同时,地理客观题在整个文综试卷中处于较前位置,地理客观题解答是否顺利,直接影响考生考试的情绪,所以掌握地理客观题解答步骤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客观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干,即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弄清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等;审选项,即把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审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排除干扰,做到准确无误。
一、审题干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高考地理试题绝大部分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图表的形式出现。在解答客观题之前,必须先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材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
1.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
题中的关键词是试题的“题眼”,是理解题意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关键。
例1.下图为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喜光、喜暖”,所以板栗栽培应选在山地的阳坡,北京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优越,故甲地最适宜。
2.弄清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
客观题题干中往往存在限定性词语。要选出正确选项,必须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弄清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解题的目的性就会更强,就不容易被其他错误选项所迷惑。
例2.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
(1)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2)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解析】第(1)题,要注意限定词“紧缺”,由图可知,该地为非洲东部地区,最为紧缺的自然资源为水资源。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要注意限定词“主导”,图示甲地位于沿海地区,所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港口。故选D。
3.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高考地理客观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常常会无法解题。
二、审选项
客观题选项中有些选项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我们要先把这些选项直接排除掉。有些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数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另外有些选项与题干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例3.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下列对图中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河北靠近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北京、天津;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因此人口流向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不大;广西靠近广东,且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从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故选D。
三、审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保留下来的选项,要坚持“以题干求选项”的解题原则,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对保留下来的选项,逐一分析,进一步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选项。有时选项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或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这样的选项也要排除。
例4.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解析】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等都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是题干中要求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C。
上面的方法,能够使解答高考客观题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更有利于我们选出正确的答案,但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还应该因题而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拘泥于解题的步骤,应该灵活应用,才能达到实效。下面展示一组综合应用上面方法的例题。
例5.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页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解析】第(1)题,从题干和图可以确定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区,根据铁路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故选D。第(2)题,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与城市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通过审选项,该地位于西北,降水少,所以洪水灾害威胁小。该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所以工程量不大。故选B。第(3)题,该题的关键词是“受控于”, 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城镇应该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B。